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产生的最积极作用是
A.动了民主党派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积极性
B.民主党派演变为
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政党
C.动了民主党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D.中国演变成多党联合执政的国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府院之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
B.总统与总理之间的矛盾
C.军阀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D.美日之间争夺中国的矛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答案选择D项。C项是错误选项,A、B项都是表面现象,我们必须透过表面现象看本质,分析出其本质或主要矛盾是美日争夺中国的矛盾,这一矛盾通过黎元洪与段其瑞关于参战问题的斗争而表现出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在夹缝中生存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近百年来一直苦苦追寻实现繁荣的正确道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实业救国,最终的结果都失败了,近代民族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
A.引进西方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B.社会稳定,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C.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建立民族资产阶级政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成为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的总根源,因为他决定了近代革命的双重任务,既要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还要反对封建主义的压迫,而这两股势力却异常强大,不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不仅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会成功,社会主义革命也不可能最终取得胜利,所以答案选C,A B D三项为其发展提供重要条件,但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点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能错误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性质,经济上是封建性质。“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在思想文化上则表现为西方的思想文化开始传入中国。“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新殖民主义者”的主要工具是(?)
A.廉价商品
B.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先进制度
D.雄厚资本和高新科枝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而全球化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才迅速发展的,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苛政猛于虎”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人而不仁,如礼何
C.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D.为政以德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苛政猛于虎”反映了孔子反对苛政,主张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