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关系对应错误的是
A 明太祖——废除丞相? B 明神宗——设置内阁
C 康熙帝——设南书房? D 雍正帝——设置军机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上述材料说明
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
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
C.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
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沿革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汉代刺史、唐朝丞相、金朝纠弹之官的设立反映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完善过程。故正确选项是D。A项错误,中国古代并未形成弹劾的权利;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监察官员素质的问题;C项本身说法正确,但是与材料无关。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宋真宗的《劝学文》,写一篇短文,要求由表及里,200字以内。
劝学文
北宋 · 宋真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参考答案:
宋真宗在《劝学文》中指出:读好书,考上科举就可以获得荣华富贵;劝天下男儿刻苦读书考取功名。(4分)作为皇帝撰文劝人读书,表面是为读书人着想,实质是为他选取人才,服务于其统治需要。(4分)宋朝重文轻武,大力提倡学而优则仕,广开科举,大招人才,扩大统治基础,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但是形成了冗官冗员的局面。(4分)
本题解析:
本题以短文的情境考察学生对科举考试这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学生通过阅读短文,应能较快得概括出字面大意,而题目中要求“由表及里”实际考察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元朝“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中书省直辖地区却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兼有山西高原、华北平原和山东丘陵三种不同的地理区域;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借鉴了历史上地方行政划界的划分方法
B.使地方缺乏实行割据的物质基础
C.体现元朝统治者“南向控制”的治国理念
D.体现了肥瘠搭配的划界原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从材料信息中分析,元朝行省界限打破了地理标志范围,说明省界犬牙交错。材料中中书省是都城所在地,根据提干信息分析所占低于面积较为广阔,其余各省面积范围均没有超过的,体现了中书省的地理位置重要,“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体现了以北制南的治国理念,故选C.没有体现项。B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进行了很大的创新。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玉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史记集解》)。材料反映了
[? ]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D.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