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人们在研究历史的时候,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所不同。
如:对鸦片战争,站在英国立场的历史学家、维护民族利益的中国学者、当代文明史观的结论依次应该是
A.文明冲突/商业战争/侵略战争
B.商业战争/文明冲突/侵略战争
C.侵略战争/商业战争/文明冲突
D.商业战争/侵略战争/文明冲突
2、判断题 1868年,清政府与英、美驻上海领事议订《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在租界设会审公廨,根据中外双方的约定,如果案件涉及洋人或洋人雇佣的华籍仆人,由外国外交官参加会审;纯粹华人案件,由中国谳员独自审断。与此相关的是西方人在华的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
3、判断题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条约是?
[? ]
A.《北京条约》 ?
B.《辛丑条约》 ?
C.《马关条约》 ?
D.《天津条约》
4、判断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如图

材料2:如图


(1)材料1中的图片展示的是哪两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情景?(4分)
(2)材料2反映的是哪次革命运动中的成果?结合材料2中提供的历史信息,这次运动有何作用和局限?(6分)
(3)材料3反映的是哪次革命运动取得的成果?结合材料3中提供的历史信息,这次运动有何历史意义?(6分)
5、判断题 以史为鉴:(10分)
认真总结正确认识康乾盛世的得失,有利于我们辩证认识中国近代初期的形势。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中国周边形势图

材料二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基于道义,而最现代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一种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716页
请问题
(1)根据所给材料,结合已有知识,说明当时中国处于怎样的“时势”? 4分
(2)如何理解清王朝“安于现状”,“注定最后要在一场决斗中被打垮”?3分
(3)从社会发展角度看,这场“殊死的决斗”的实质是什么? 3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