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下列城市最早对外开放的是
A.海南
B.厦门
C.秦皇岛
D.上海浦东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主要是针对
[? ]
A、“文革”的评价问题
B、平反冤假错案问题
C、“两个凡是”问题
D、“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问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道:自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初,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0%和3%左右,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6%。

说明:上图为新中国1952~1983年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绘制)。
材料二 1985年与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比较图

材料三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可知1952~1983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整体很快,但中间也经历了几次波折。请从下列两个问题中任意选择一个作答。(8分)
A.结合史实,概括中国在时期Ⅰ的经济发展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B.结合史实,概括中国在时期Ⅱ的经济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中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10分)
(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分析促成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10分)
参考答案:(1)时期Ⅰ(1953~1957年)成就: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4分) 原因:进行三大改造;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苏联的经济援助;国民经济迅速恢复,为发展奠定基础;国家实现独立自主,为发展提供保障。(4分)
时期Ⅱ(1959~1965年)状况:国民经济发展先经历困难,出现下滑;后来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4分) 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等影响国民经济正常发展;后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4分)
(2)变化: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使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城市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4分)原因: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改革、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等,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6分)
(3)变化:由注重工业化的速度和数量,转变为注重工业化的效益和质量。(或由不可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转变;或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4分)原因:新技术革命和信息社会的到来和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中国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和挑战。(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改革意味着打破束缚社会发展的陈规旧习。解放思想则是改革的动力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与转型的重要时期。各国变法对社会发展与转型起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为指导思想的商鞅变法是较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回答:(1)商鞅“不法其故”;“不循其礼”的变革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分)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评价道:康有为所著《新学伪经考》“实思想界之一大飓风也”,《孔子改制考》“其火山大喷火也,其大地震也”。康有为的认识是对“所谓‘别黑白定一尊’之观念全然解放”。
回答:(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的上述著作为什么是一种思想上的解放。 维新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在思想解放方面还开展了哪些活动?(4分)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现在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这个讨论是针对“两个凡是”的,意思是不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当作教条,三中全会的提法,叫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摘自《邓小平文选(1975年—1982年)》
回答:(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实质是什么? 这场讨论在当时具有怎样的重要性?(7分)
参考答案:
(1)政治:奖励军工;明法令;行郡县 经济: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2)原因:康有为树立孔子改革形象,否定封建守旧势力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活动:创办报馆、学会、学堂宣传变法思想;展开论战,否定封建守旧势力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3)实质:打破两个凡是,解放思想
重要性: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想想路线,为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内容,可依据教材内容归纳即可。回答时注意言简意赅,高度概括。其内容为 :政治:奖励军工;明法令;行郡县 经济: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不能被“不法其故”;“不循其礼”干扰信息迷惑。
2)第一问从康有为两本著作的特点和其维新思想的特征入手,《新学伪经考》将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古文经斥为伪经,《孔子改制考》将孔子打扮成主张改革先师,以此来反对专制制度和驳斥封建顽固势力反对变法。第二问维新派宣传变法的活动则从教材归纳,包括创办报馆、学会、学堂宣传变法思想;展开论战,否定封建守旧势力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等
(3)文革结束后,左倾错误仍然在党内蔓延,突出表现在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思想僵化。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大大解放了人的思想。这场讨论实际上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通过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想想路线,为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大跃进”时期,安徽农村深受其害。为了生产自救,少数农民自发地搞起了责任田:“定产到户,超额归己。”到1961年底,安徽省90.1%的生产队实行过或者正在实行责任田。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领导人对此给予了极大支持。但是。一些人基于“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考虑,很快否定了农村的责任田。 ?
材料二?首创包产到户的小岗生产队所在的安徽凤阳县,包产到户之前的22年,没有为国家贡献1斤粮食,倒吃国家3.8亿斤粮食。实行包产到户后,1979年凤阳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了49%,卖给国家粮食8900万斤。
材料三?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
材料四?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市场对经济活动调节的作用大大增强。实践表明,市场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活力就比较强,发展态势也比较好。我国经济要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加快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继续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
——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安徽农村“深受其害”的原因?后来是如何减轻“其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凤阳县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设立的经济特区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你得到了怎样的有益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原因:计划经济体制下,左倾思想错误指导,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使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农轻重比例失调。党中央在农村开始纠正“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了“大跃进”的经验教训;部分地方实行“责任田”。?
(2)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改革),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3)引进技术、管理经验、培养人才、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等。
(4)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启示:尊重经济规律、重视经济建设;学会借鉴经验,重视国情。(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