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毛泽东与蒋介石对海峡两岸关系认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 )
A.互相承认对方的合法性
B.都主张两岸和平相处
C.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
D.都主张两党共同执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
①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②反对寡头政治
③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④道德就是知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公元780年,唐德宗李适即位,采纳杨炎的建议,推行两税法。其具体内容如下:“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逾岁之后,有户增而税减轻,及人散而失均者,进退长吏,而以尚书度支总统焉。”
材料二?万历九年(1581 年),张居正在清丈全国土地的基础上下令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主要内容是:把一切征项包括田赋、徭役、杂税等合并起来编为一条征收,化繁为简;把过去按丁、户征收的力役改为折银征收,称为户丁银,户丁银摊入田赋中征收。需要注意的是一条鞭法还没有把力役全部摊入田赋,只是部分摊入;“一概征银”,无论田赋或力役一律折银缴纳,差役由政府雇人充当。这是我国税收历史上由实物税向货币税转变的一次重大改革。清初继承明制,继续实行一条鞭法。到雍正年间,又在这一基础上进行重大改革,实行 “摊丁入亩”。?
——以上材料均来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税法和一条鞭法在内容上的相似点。(6分)
(2)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古代中国赋税改革的趋势。(9分)
参考答案:(1)归并税目,化繁为简(2分);费改税,税费合一(2分);征税标准中加入除人丁外其它标准(2分);加强管理,由地方官直接征收后解缴国库(2分)。 (3点即可,每点2分)
(2)①由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到以土地财产为主的征税标准,直至取消人头税(3分);由实物、劳役地租到货币地租(3分);由赋役分征到赋役合征,税种由多到少(3分);征收商品税越来越重(3分);有不定时到定时(3分);由向国王纳贡到国家征收土地.
本题解析:考查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改革。(1)根据材料中的内容就可以归纳出两种赋税制度的相似点,(2)从两税法到一条鞭法的演变可以从征税标准,地租形式,征税时间等概括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趋势。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持此种观点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核心内容是“兼爱”的观点,兼爱是墨子的观点。做为社会下层的墨子认为,春秋战国时期之所以战乱频仍,社会失范,在于人与人之间不相爱,自私自利,这是乱世之因。因此,D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容可以看出,《资政新篇》
A.反映了农民的迫切愿望
B.能够迅速振兴太平天国
C.缺乏实施的社会基础
D.说明中国已卷入世界市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提出于 1859年的《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而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尚未产生,所以缺乏实施的社会基础。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