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2分)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反映着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汉武帝专置五经博士,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五种著作被尊崇为五经亦自此始。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更进一步地贯彻这个政策,开办太学。太学生主要学习的课程为五经。读经注重考据,释经要严守师法、家法,不可越雷池半步。每年考试,通五经之一者,便授予下级咨询官吏之职,优秀者可充任皇帝侍从,更加优异者破格提拔。
(1)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时期太学的特点并指出其主要作用。(6分)
材料二?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都变坏了。 ……(教育要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要成为天性所造成的人,而不是人造成的人。……从我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
——卢梭《爱弥儿》
(2)据材料二,概括卢梭的教育思想并指出其反映的时代精神。(2分)
材料三?教育部拟定发布了“全国高等学校1952年的调整设置方案”,仿照苏联高校模式,实施全国高校院系调整。……除保留少数文理科综合性大学外,按行业归口建立单科性高校;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相继新设钢铁、地质、航空、矿业、水利等专门学院和专业。
——《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以苏联为师”的后果》
(3)据材料三,概括1952年高等院校调整的特点。结合新中国的内外政策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特点:以五经为主要内容;限制个人见解;严格考核;选拔入仕。(4分)
主要作用:培养儒家治国人才;加强思想统治,巩固中央集权。(2分)
(2)思想:尊重天性的自然教育思想。(1分)
时代精神:人文主义(理性主义)(1分)
(3)特点:以苏联为师;重点发展工科专业院校。(2分)
原因:“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实行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
本题解析:(1)第一问需要回答两个方面的问题,这两个问题间是有联系的,先找到第一个问题的答案,第二个问题可依据第一问的答案回答。关于汉武帝的太学的特点在材料中可直接归纳出来,通过材料一中的内容归纳即可。第二个小问题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五经都是儒家的经典作品,体现了思想上的以儒学为主,政治上的目的是为了巩固中央集权。
(2)第二问,首先要确定卢梭的身份,他是启蒙运动时期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并且他是最激进的一个,他倡导人民主权。启蒙运动倡导人性与人的理性,所以可依据材料中的“从我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来回答他思想所体现出来的是时代精神。
(3)第三问中的特点可依据当时的时代背景来分析归纳。1952年是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期,当时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孤立封锁中国,所以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倒向苏联,在教育体制上也是学习苏联的模式,这样是背景之一。第二个是国内背景,新中国百废待兴,尤其是在经济建设上,近代中国的重工业基础十分的薄弱,所以在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过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成为了重点内容。有关于原因的分析可从背景中直接提炼出即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教育有特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蒙启运动·卢梭的思想;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新中国的高等教育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中国产品共获得1211项奖,在全部31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这也是参加的历届博览会中所获成绩最优秀的一次,中国产品在这次博览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是
①辛亥革命后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②北洋军阀政府重视民族工业的发展③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④北洋军阀政府重视开辟世界市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著名剧作家老舍在其名著《茶馆》中刻画了一个小人物李三,他在剧中有这么一段牢骚满腹的话:“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了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了呢!”这段文字表明当时
A.帝制废除,天下大乱
B.袁世凯当政,民不聊生
C.民主道路,曲折复杂
D.军阀割据,战乱不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帝制废除、袁世凯当政、军阀割据都仅是其中一个阶段,不全面,三个阶段的政治状况表明了民主道路,曲折复杂。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图为清朝顺治九年(1652)—光绪十四年(1888)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图表(据申学锋《清史研究·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编制)。由此可以推知清朝在此期间

A.经济结构与社会变动促使税收结构变化
B.税收总量持续下降表明国力正逐渐衰落
C.农民运动迫使政府放弃了财税传统模式
D.外交政策调整使商业税收得以持续增长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题干图示中“田赋、关税、厘金和盐税”表明晚晴税收结构的变化,造成变化的原因是列强侵华导致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国家财政税收结构的变化,无从反映出税收总量的下降,故B项错误;“田赋”一直存在说明政府没有放弃传统税收模式,故C项错误;图示中无从体现商业税收增长的变动,故D项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 )。
A.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B.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
C.是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突破的关键
D.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中美关系的改善产生的影响的理解。材料的意思为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为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铺平道路。故A是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