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享乐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是……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核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端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孙中山《三民主义与国家前途》
请完成:
(1)分析概括孙中山解决土地问题的具体方法。根据材料,指出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
(2)你怎样看待这一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
 
	参考答案:(1)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地价归国家所有。看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贫富悬殊的社会矛盾。
(2)反映了孙中山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但只能是一种空想,不可能实现。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发现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概括、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孙中山核定地价的具体方法加以理论概括。第(2)问可联系教材内容回答。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25年1月,中共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至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这一时期中共快速发展的原因是
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D.国共合作实现,大革命迅速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大革命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把握“1925年”这一关键词。1924年国共合作实现,国民大革命迅速发展,导致中共人数的大量增加,故选择D项。共产国际的支持外因,不选择A项;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不选择B项;土地革命开始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不选择C项。
点评: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共合作实现,进行了大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得到很大的增强。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中共三大的功绩、北伐战争等都需要了解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史学家张萌麟在这里写的“新时代”是指
[?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反割台斗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某学者在评价太平天国时说“洪杨那个时代,他们只具有极大的改朝的机运,而无换制的机运。”洪秀全不能解决中国近代史上换制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C.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D.资本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太平天国“无换制的机运。”是指不可能顺应时代潮流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尽管太平天国后期也提出了用资本主义变革中国现实的方案,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这一方案不可能在中国真正实现,所以答案选B,A是中国社会的性质 ,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 C项与题意主旨相反, D项也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而非太平天国自身的内在原因。
点评:太平天国运动首次提出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材料即是对此内容的反映。由农民阶级提出资本主义的发展方案这说明了中国近代了农民阶级承担了本不属于自己的革命任务,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一种畸形表现。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 义和团运动期间,一篇文章说:“夫中国外交之起,处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对外通商),其间丧师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条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君臣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报怨,以下令逐客(驱逐外国人)为最快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可取)。” 该材料表明 
①作者正确揭示了义和团运动的原因 ②义和团的斗争方式不当 
③义和团反抗侵略的精神值得赞扬 ④作者有盲目排外的倾向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