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论断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含有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②反映了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③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④直陈“天下为主,君为客”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中提到的西周时期的“封建”-分封制、秦朝的郡县制、西汉的郡国并行制等措施都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是为“一家”服务,并非为天下苍生考虑,可知①理解正确;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 可知③理解正确;黄宗羲的思想并没有突破传统儒学的范畴,不能与近代民主法治精神完全等同起来,材料没有直接表达“天下为主,君为客”,因此②④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方兴未艾;与此同时,中国的民主思想却稍纵即逝,未能汇成推动社会变革的洪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宗羲投身政治洪流,抨击专制政治,倡导民主思想。……在政治上,处理君臣关系与君民关系时,以天下为主,以人民为主;在学术上,提倡学术自由,“是非决于学校”,提倡百家争鸣,“殊途百虑”,反对依样画葫芦。
——摘自樊树志《国史精讲》
材料二 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大胆的否定,提出了天赋人权和自然权利学说,对剥夺人权的暴君政体进行激烈的抨击。孟德斯鸠建议实行立法、行政厦司法三权分立制,同时还强调了三种权力互相牵制的重要性。……卢梭的思想更为激进,他在呼吁实行民主制的同时,提倡起义或革命的权利。
——摘自冯国超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三 7世纪时期法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比较充分和成熟,产生了较为强大的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者和教会之间的矛盾异常尖锐,所以法国启蒙思想从一开始就流行起来,并迅速波及欧美。……同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还没有出现资产阶级,李贽等只是封建知识分子中的“异端”。中国长期以来,受儒家思想的统治,尤其是明清时期的文化高压政策,新思想很难传播,更何况这种思想是反封建的呢!再者,清初统治者通过采取一系列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稳定小农经济的措施,使封建统治相对而言比较稳固。
——编自邓建文《明清时期的民主思想与法国启蒙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黄宗羲和法国启蒙思想家主张的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二思想兴起的时代背景有何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相较于材料一,法国启蒙思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结合材料二予以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法国启蒙思想不仅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而且具有广泛深远的国际影响,明清时期新思想却未能促成中国社会的转型。依据材料三,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对比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否定专制,倡导民主。
(2)都兴起于封建时代末期,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性日益显现;商品经济都有显著发展,都有资本主义经济因素。
(3)①为民主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②对民主社会提出了比较完整的政治构想。③指出了走向民主社会的方法和途径。
(4)政治:法国封建统治危机严重,社会矛盾尖锐;中国的封建统治相对稳固。法国有较为强大的资产阶级力量;中国新阶级力量尚未形成。经济: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充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缓慢。文化:法国启蒙思想传播快,范围广;中国的新思想却未能传播开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顾炎武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主张人人平等,平民都有参政权 ?
B.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爱国 ?
C.论证了儒家“仁义道德”的虚伪 ?
D.否定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4分)简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顾炎武是清代学术的开山之祖。……他一生激烈批评空谈心性、剿说玄理的虚芜之论,坚决反对雕琢辞章、缀辑故实的无用之学,……他主张以“修已治人之实学”,代“明心见性之空言”,强调学问不仅要修诸身心,更要达于政事。
——魏长宝《顾炎武与乾嘉学派》
材料二:考证学在清代中叶达到了顶峰,它完全主导了中国的学术界。……清代学者对丰富的中华文化遗产重新作了评估和整理,但没有建立什么新的思想成分,或者说没有创立什么重要的哲学学派。他们是中国文化的勤勉尽心的解释者和整理者,但不是创造性的建设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第6版
材料三:王国维在提到龚自珍、魏源所代表的学术转型时,就精辟地概括说:“龚魏二氏实际上承乾嘉专门之学,而有清初诸老经世之志”,不过,从根本上说,他们……体现了一种新的学术追求。
——《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四:泰西自十五世纪文学复兴以后,学者犹不免涉于诡辩,陷于空想。自倍根(注:弗兰西斯·培根)兴而始一矫之。有明末叶,正中国之诡辩空想之时代也。及时之亡,顾、黄、王、颜、刘诸子,倡实践实用之学。得其大者,(乾嘉)…诸君,同时蔚起,各明其一体。其时代与倍根同,其学统组织之变更,亦颇相类。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材料五:李
鸿章说:“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万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公等可不喜谈,鄙人若亦不谈,天下赖何术以支持耶?中国日弱,外人日骄,此岂一人一事之咎!过此以往,能自强者尽可能自立,若不自强则事不可知。”他希望“士大夫留心经世者皆当以此为身心性命之学,庶几学者众而有一二杰出,足以强国而赡军。”
——苑书义《李鸿章传》
回答:
(1)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清中叶、鸦片战争前后三个阶段的学术思想发展的特征(3分),它们在思想发展上面临的共同阻力是什么?(1分)
(2)材料三中“新的学术追求”具体含义指什么?(1分)简述其背景。(3分)
(3)梁启超曾总结清朝中期的学术发展,誉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据材料二、四和所学知识,对梁的观点进行评述。(6分)
(4)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材料五,说明19世纪中期以来李鸿章的思想认识有哪些新发展?(6分)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他的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最大影响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1)特征:清初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潜滋暗长,提倡“经世致用”;清中期,考据学繁荣,但没有什么新的思想成分;鸦片战争前后,新思想萌发。(3分)
阻力:程朱理学。(1分)
(2)含义:向西方学习(1分。如学生回答“面对社会现实,呼吁革新”,可酌情给分)。
背景:民族危机出现,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思想界死气沉沉(3分。如学生回答“提倡经世致用”亦可酌情给分)。
(3)清代学者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一样在治学方法上有相近之处(如学生回答都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整理或利用亦可给分)。但乾嘉学者没有从传统思想体系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而文艺复兴则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6分)
(4)新发展:认识到中国正处于深刻的内外危机和前所未有的时局变化之中;强调重视洋务;师夷长技以自强(或“将学习西方落实实际行动上”)。(6分)
影响: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进代化的进程。(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①反传统反教条②反封建反专制 ③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④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信息量大,涉及知识面广,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知识依托:明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内容。错解 分析:解答该题最容易造成错误判断的是题干中的结论①,因为这是一个虽然源于课本但远高于课本内容的结论。明清进步思想家虽然批判的具体对象不同,或封建君主专制,或儒道学说,或不切合实际的学风,但都是反传统反教条的表现。解题方法与技巧:本题为组合式选择题,解答该题,需要依据课本基础知识进行分析和比较,或依据历史阶段特征进行逻辑推理,如结论④在课本中虽直接针对李贽的思想,但却是此一时期所有进步思想家体现出来的共同历史阶段特征。结论①虽没直接出现在课本中,但却是对课本内容的正确概括和提炼。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