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图所示小说发表于1910年。作者陆士谔以梦为载体,畅想立宪四十年后(1951年)的新中国美好景象。该书的发表

A.证明中国已经实现民族独立
B.体现中华民国建立后国人的美好愿望
C.反映民众对自由民主繁荣富强的追求
D.说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广泛传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小说发表于1910年,当时的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项错误;1910年,辛亥革命还没有爆发,故B项错误;由题干中“畅想立宪四十年后的新中国美好景象”可以看出作者对自由民主繁荣富强的追求;1910年,马克思主义还没有在中国广泛传播,故D项错误。考点: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逐渐变为:
A.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清政府和西方列强的矛盾
D.中华民族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理解能力。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战前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教材P8页上对此有明确表述。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道光十八年,鸿胪寺卿黄爵滋奏言:向时纹银每两兑钱千,今每两兑之千又六百文。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发展,白银价仰
B.鸦片走私严重,白银外流
C.与英国正当贸易出现逆差
D.五口通商以后,洋货倾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注意道光十八年即1838年,材料反映了白银与铜钱比价的变化(银贵钱贱)。结合时间范围比较各项,本题不难解决。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年、1949年和1979——200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 ]
A.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崛起
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
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沙俄通过《瑷珲条约》割占的中国领土是
A.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大片土地
B.库页岛
C.辽东半岛
D.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沙俄通过1858 年的《瑷珲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