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承先祖一脉相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耕惟读。”这副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战国晚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科举制度的开始时间。从材料中的“惟读惟耕”可知,古代人认为人生最佳的两种出世路径:一是读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是耕田。通过读书可以当官,即科举取士,而科举制始于隋唐时期,故本题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度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为了监察地方官吏,北宋政府设置了
A.刺史
B.通判
C.知州
D.三司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北宋通过分权的方式以集权,在地方设立知州的同时,设立通判,监察知州,两者互相牵制。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元史记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中的“内”是指:?
[? ]
A.大都及其周边的河北、山西、山东三省
B.地方个行省
C.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D.大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唐朝负责决策的机构是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六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起草诏令)、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相互牵制,都对皇帝负责;尚书省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因此选A。
考点:三省六部制
点评:概念型选择题主要依据历史概念来命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述能力。考查形式主要有2种:1)题干概念类,即题干提供一个概念,选项提供关于此概念的阐述,要求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干概念的阐释。在题干中出现的主要标志性词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准确的理解是“等。2)选项概念类,即题干提供现象的阐释,选项提供几个概念,要求从中找出符合题干阐释的概念。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据《汉书》述评:“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上述材料表明汉高祖分封同姓王的基本想法是
[? ]
A.秦朝残余势力强大,应封王加以防范
B.认为孤立无援是秦亡教训,封王拱卫中央
C.继承者年幼,封王以帮助皇帝治天下
D.汉初社会动荡,封王以发展各地农业生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