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09年为农历己丑年。1月3日,由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限量制作发行的“牛年生肖贺岁金银盘”在青岛开始销售,金银盘正面为中国历代特色生肖牛图案纹饰,背面为甲骨文“牛”字组合。其中,“牛”成为十二生肖之一,这源自
A.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B.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D.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开始出现,它成为此后中国两千多年农业文明发展的典型代表,在机械动力出现之前也一直是最先进的耕种模式,所以中国古代牛在的地位很高,一般封建王朝对偷牛,或私下宰杀耕牛往往处以极重的刑罚,所以答案选D,A B C三项不是牛受重视的根本原因。
点评:农业生产工具进步是推动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最为最重要的因素,生产工具本身即是生产力中的核心因素,所以生产工具的革新尤其是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要知识点.由于平时在学习中学生对铁犁牛耕方式没有直接感观故对此没有深刻体会,建议平时学习中多注意收集图片和视频资料加以学习以补充该方面的不足。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分)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节选自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土改结束后(1953年)湖南省贫雇农平均每户占有生产、生活资料:
生产、生活资料
| 耕地(亩)
| 牛(头)
| 猪(头)
| 犁(张)
| 水车(架)
| 房屋(间)
|
数量
| 6.98
| 0.32
| 0.58
| 0.62
| 0.16
| 3.91
|
——国家统计局农业统计资料
(注:贫农是指那些只有较少土地、部分或大部分租用其他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耕作,并交纳地租的农民。雇农是指没有或只有极少量的土地和生产工具,主要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农民)
材料三:“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安徽省凤阳县一个村的十几户农民曾写下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单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刹(杀)头也干(甘)。
材料四:2009年2月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背景吹风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介绍,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将毫不动摇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要求:一是要落实和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二是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哪种基本模式?这种模式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当时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4分)
(3)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它们体现的经营模式有何共同之处?经济性质有何不同?(6分)?
(4)依据材料四,指出当前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何新发展?为什么会有新发展?(6分)
参考答案:
(1)基本模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2分)
形成的主要条件:铁器和牛耕技术的出现,推动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2分)(2)有利条件:农民普遍拥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和生活资料(房屋等)。(2分)
不利条件:生产工具数量不足、落后(生产能力低下,如犁和耕牛的户均占有率较低)。(2分)
(3) 共同之处: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2分)
不同之处:材料一体现的经营模式属封建小农经济,材料三体现的经营模式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4分)
(4)新发展: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允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2分)
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前农村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模式不能适应生产力水平。(4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不难反映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形成的主要条件可以从生产力水平、经济制度的角度说明。
(2)根据材料二“土改结束后(1953年)湖南省贫雇农平均每户占有生产、生活资料耕地(亩)、牛(头)、猪(头)、犁(张)、水车(架)、房屋(间)数量分别为6.98 、0.32 、0.58 、0.62、0.16、3.91”,不难看出分析当时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主要是拥有基本的资料,但数量不足、生产能力低下。
(3)根据材料三“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单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与材料一“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相比即可体现的经营模式的共同之处和经济性质的差异。
(4)根据材料四“...毫不动摇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要求:一是要落实和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二是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即可概括出当前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新发展。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其新变化的原因。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动力的革命是指(?)
A.铁器时代的到来
B.牛耕的使用
C.铁器的使用
D.灌溉事业的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所以我国农用动力的革命是指牛耕的使用。所以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历史资料统计,明以前的洞庭湖区水灾平均83年一次,明代后期平均20年一次。……长江在晚清时期(1840年到1912年),总共浸决30次左右。涝灾以洞庭湖地区、江汉平原、太湖地区等为最巨,一般年份受涝田亩均在千万亩以上。
——摘自龚书铎《中国社会通史》
材料二?人口的大量增加,导致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难以承受,于是,不可避免地出现移民垦荒。……到晚清这种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垦殖区域扩大到东北、内蒙古、西北、华南、长江流域等地区。? ——摘自龚书铎《中国社会通史》
材料三?洞庭一湖为川黔楚众水之总汇……滨湖居民狃于目前之利,围筑圩田,侵占湖地,而地方官又意存姑息,不行禁止。若湖地渐就湮郁,则夏秋水发之时势必漫衍中决,为泽国田庐之恋,傥或跨州连邑所在淹浸……
——摘自《清高宗圣训》卷131
材料四?南河岁费五六百万金,然实用工程者什不及一,余悉以供官吏之挥霍。河帅宴客,一席所需,有毙三四驼,五十余豚,鹅掌猴脑无数。……骄奢淫逸,一至于此,而于工程方略,无讲求之者。
——摘自《清史幻事本末》卷45
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洞庭湖地区水灾所呈现的趋势。
(2)根据以上材料,简析洞庭湖地区水灾发生的人为要素。
(3)根据对水灾成因的分析,请你提出根治江湖水患的建议。
参考答案:(1)趋势:水灾日益频繁,灾情日益严重。
(2)原因:人口过度增长,人类与山、湖争地;盲目移民垦荒,破坏森林植被;围湖造田,湖泊蓄洪能力降低;官吏贪污挥霍治水经费,导致治水工程荒废。
(3)建议:严格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禁止盲目开垦和滥伐森林;植树造林;植树造林;退田还湖;反腐倡廉。
本题解析:本题紧扣时代热点环保问题,以洞庭湖水灾为例考察了中国古代农业中人地矛盾问题,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考察洞庭湖水灾日益加剧及发生的人为原因,以及针对发生原因提出根治方案,要求学生具有识读史料、总结概括的能力。材料一表明,洞庭湖水灾由明以前的83年一次到明后期20年一次,到晚清时的两年多一次,说明水灾趋势日益频繁。材料二三四分别介绍了导致水灾的人为原因,即人地矛盾导致移民垦荒,;围湖造田,侵占湖区,官员姑息不禁;治河官员骄奢淫逸,大肆挪用治河费。问号(1)(2)根据材料分析,总结概括即可。问号(3)针对材料二三四或(2)的答案总结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这些田园风味的农村公社不管看起来怎样祥和无害,却始终是东方专制制度的牢固基础,它们使人的头脑局限在极小的范围内,成为迷信的信服工具,成为传统规则的奴隶,表现不出任何伟大的作为和历史首创精神。”马克思在这里主要
A.指出了造成中国科技落后的经济原因
B.肯定了农村公社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
C.肯定了农村公社对巩固中国专制制度的巨大作用
D.批评中国人愚昧迷信、守旧驯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马克思所说的“田园风味的农村公社”指的是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社会经济结构,它是“东方专制制度的牢固基础”。这种封闭落后的小农经济压制了人们的反抗精神和创造力,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A项正确。
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
①经济: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小农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
②政治:巩固国家统一,镇压农民反抗,维护封建土地制度的需要。
③思想:法家(维护地主统治阶级利益)中央集权思想和后来包括法家思想在内的儒家思想成为这种制度的理论基础。
④实践: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初步确立起君主集权和地方郡县制的政治体制。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