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明朝时一条鞭法和清朝时地丁银制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特点是
A.商品经济日益发展
B.自然经济趋于瓦解
C.农业手工业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2、判断题 “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时期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新全球史》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
[? ]
A、井田制
B、地主土地私有制
C、均田制
D、农民土地私有制
3、判断题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这一观念的形成
①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②反映了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④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判断题 我国历代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保护和扶植小农经济,其主要目的是
[? ]
A.发展农业生产
B.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C.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D.保证政府的财源和兵源
5、判断题 据统计: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国记录在籍的人口有1223万余户,5959万余口。若以秦岭、淮河一带为界,当时北方约占人口总数的77.5%,南方占22.5%;按元丰三年(1082年)之户数,北方约占37.3%,而南方占62.7%。造成以上人口地域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战乱,南方政局相对稳定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交通的发展与进步
D.南方统治者实施仁政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