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避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白数十年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文是发表在《时报》上的《新陈代谢》-文的内容:“……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这段文字反映的社会变化最早应该发生在?
[? ]
A.辛亥革命以后?
B.新文化运动以后 ?
C.五四运动以后?
D.国民大革命以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鲁迅曾评论某位历史名人时说:“广东举人多的很,为什么?独独那么有名呢?因为他是公车上书的头儿,戊戌变法的主角”。这里的空格处应该填谁的名字?(?)
A.孙中山
B.康有为
C.洪秀全
D.谭嗣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要是因为( ?)
A.变法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变法采用的是改良的形式
C.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D.维新派表现了勇于献身的精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不对,戊戌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BD符合史实,但与题干无关,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要是指批判、冲击了封建传统思想,宣传了资产阶级政治主张。
点评:归纳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时间
代表
阶级派别
主张
实践及结果
总结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林则徐、魏源
地主阶级抵抗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
林则徐编译《各国律例》《四洲志》;魏源著《海国图志》
?
学习器物层次
19世纪60—90年代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地主阶级洋务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新式学堂、创建海军
19世纪90年代20世纪初
康有为、梁启超
资产阶级维新派
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维新变法失败
?
学习制度层次
19世纪末
孙中山
资产阶级革命派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最终失败
20世纪初期
陈独秀、李大钊
激进民主派
前期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思想觉醒;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爆发
?
学习思想文化层次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的强盛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
——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
材料二? 1682--1725年在位的彼得一世,采纳西欧模式,对俄国进行彻底改革。1697-1698年,他率团往德、荷、英考察,学习其政府管理模式和军事技术,大量招募外国专家为俄国服务,对军事、行政体制和生活方式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期中,强制剪须割袍即是其改革的戏剧性一幕。在当时的俄国,大多数贵族饱食终日,往往懒洋洋地拖着长袍,留着被视为“上帝赐予的装饰品”的大胡须,无所事事。彼得下令:除神职人员外,一律禁止留须,他甚至亲自将贵族的胡子剪掉,还在宴会上亲自剪短贵族的旧式长袍,规定只穿西欧式的短袍。改革引起包括其子阿历克基在内的一些人的反对,几经犹豫后,彼得将儿子处死。“在整个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恩那个产生如此重大的个人影响……他通过各种方法急切地把一种新的文化强加于俄罗斯,从而为他的帝国确定了未来性质……由于他的努力,俄国显然拜托了孤立的状态……此后,俄国的历史成为欧洲史的一部分,并愈益成为世界史的一部分”。
——摘编自(美)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康有为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
参考答案:
(1)俄、日改革,由弱变强;中国应仿效日本,更易见效。
(2)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向西方学习,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风俗等各方面;改革成效显著,国力增强,摆脱了封闭与孤立状态。
本题解析:本题一是考查考生阅读历史史料并从中吸取有效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二是考查考生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第(1)问就要求考生在读懂所给材料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康有为的主要政治观点。解答第二问就要求考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对彼得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共同处进行比较。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