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
| 职位
| 基本职权
|
明中叶后
| 内阁首辅
|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 军机大臣
|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8分)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6分)
参考答案:
(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2分);?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2分);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2分);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2分)。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削弱,皇权加强(2分)。
(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危及君主的统治。(4分)
(3)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2分);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2分)。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2分)。
本题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从秦朝到明清宰相的权力逐步被削弱,皇权逐步加强,直至顶峰。本题材料是新背景,但考查的内容仍以君权与相权关系为主,第(1)问,四位帝王在对待相权问题上措施不一,联系史实可知,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但四人措施的实质上都是削弱相权,扩大君权回答;第(2)问要注意关键词“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意思是宰相有权往往会危机国君的统治;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是宰相的原因回答
点评:本部分知识作为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是考查的重点内容。从题型上看,该考点的命题多以选择题为主也有材料题。选择题的命题方式多样,注重文字史料或图片,有些试题的切入点比较新颖,从内容上看,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较多。从考点分布上看,分布广泛,但重点突出。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均有考查,但考查的角度并不相同。如宋代官制;有时也从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和地方行政区划等处入手。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相传周成王和弟弟叔虞玩耍时手拿梧桐叶对弟弟说:“我把它封给你吧!”一旁的周公马上上前表示祝贺。成王说:“我是开玩笑的。”周公说:“天子无戏言”。后来成王把唐封给了弟弟叔虞。这则故事讲的是
[?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制
D、禅让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按唐制,中男不服兵役,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兵役的建议,得到唐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办法。最终此建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吏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不服周”是湖北、湖南、江西一带的特色词汇和用语,是“不服气”、“不服输”的代名词,据考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这一词汇出现的历史背影最有可能的是
A.武王伐纣
B.国人暴动
C.楚王问鼎
D.三家分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制度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
A郡国并行制度?B中朝制度?C刺史制度?D察举制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