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老子以为“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庄子也说:“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形成了国民排斥钻研科技理论的心理
B.与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一致
C.有利于统治阶级重视君民关系的和谐
D.阻碍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变革
2、判断题 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C、建议以礼人法,以礼人俗
D、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3、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宗《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古今图书集成》统计的烈女节妇人数
朱熹:“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
──《朱子语类》
明清时代,《内训》、《古今列女传》、《规范》等女教读物铺天盖地,明清帝王都曾下过不少诸如此类的诏书、制文。
──百度百科
材料三 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琴心相挑,终成眷属。明末李贽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材料四 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唐至明清“烈女节妇”由少到多的原因。(6分)
(3)结合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说明材料三、四这些看法形成的原因。(4分)
4、判断题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 ]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尊崇尚佛,兼收并蓄
5、选择题 王阳明在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
A.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
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
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
D.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