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秦朝是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时期,下列对秦朝颁布的政策措施叙述正
确的是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规定丞相执掌奏章
C.开创郡县制
D.由太尉处理政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史称“三公”,丞相职责是协助皇帝,助理万机,太尉主管军事;郡县制开创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朝将其推广到全国。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浙江省古称“江浙行省”。“江浙行省”这一行政设置,最早出现在?
A.唐朝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度的演变。元朝在古代最早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故“江浙行省”这一行政设置应起始于元朝。故本题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简答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武则天进号“天后”,上书建言:“劝农桑,薄赋徭……禁浮巧;省功费、力役……” 魏晋以来,士族靠门第世代把持高位。武则天修《姓氏录》,以帝、后族及三公等高官为第一姓,“各以品位高下叙之,凡九等……当时军功入五品者,皆升谱限(列入上等士流),缙绅(指世家大族)耻焉。”
——《新唐书》
则天以女主临朝,大臣未附,委政狱吏,剪除宗技……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
——《旧唐书》
材料二 太后(武则天)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司马光《资治通鉴》
“古来无道之君,好杀者有石虎、苻生、齐明帝、北齐文宣帝、金海陵炀王,其英主好杀者,有明太祖,然皆未有如唐武后之忍者也!”“真千古未有之忍人也哉!”
——赵翼《廿二史札记·武后之忍》
(1)据材料一,分析武则天得以掌握政权近半个世纪的原因。(9分)
(2)据材料二,指出司马光、赵翼对武则天的不同态度及其评价角度。(6分)
参考答案:
(1)原因:轻摇薄赋,反对滥用民力;奖励农桑,发展生产;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反对派;打击士族腐朽势力,反映新兴庶族地主利益。(9分,答出三点即可)
(2)态度:司马光肯定武则天;角度:武则天的用人措施;态度:赵翼否定武则天。 角度:武则天残忍好杀(态度各1分,角度各2分)
本题解析:(1)根据题干要求及材料一信息,本问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家——武则天的执政特征相关内容。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劝农桑,薄赋徭”、“省功费、力役”、“剪除宗技……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等,可知,武则天得以掌握政权近半个世纪,主要得益于其执政理念的“多管齐下”,具体这样来认识:A.与民关系上:轻摇薄赋,反对奢侈浪费、滥用民力,同时,积极发展农业生产,人民得到很大实惠,一定程度上“赢得”了民心,扩大了统治基础;B.政治上,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严厉打击反对派;C.历史潮流顺应上,顺历史潮流而动,严厉打击士族腐朽势力,反映新兴庶族地主利益,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统治基础等。
(2)根据题干要求及材料二信息,本问主要考查对武则天的不同认识和评价。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司马光,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赵翼,好杀者”等,秉承“一份材料一份结论”历史研究理念,可知,二人对武则天的评价截然相反,源于二人所认识的角度不同。具体这样来解读:A.司马光肯定武则天。所持的角度是,肯定武则天的用人措施,是难得的贤君明主;B.赵翼否定武则天。所持角度是,武则天残忍好杀,属于残酷的暴君等。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政治家·武则天·对武则天的认识和评价;历史研究·历史研究的方法·“一份材料一份结论”理念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的
A.分封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家谱是根据血缘关系为核心的,体现的是中国的宗法制原则,所以正确的是C项,其他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通过观察地图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地区行政制度的沿革。该图表明当时中央政府对今山西地区管辖的措施是

A.设立郡守
B.分封王国
C.由中央直辖
D.设立行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判断能力。由图中信息可知,山西属于中书省管辖,元朝中书省是中央行政机关,因而C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