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71年10月25日,乔冠华酣畅淋漓的大笑被西方记者称为“震碎了议会大厅的玻璃”。请问“乔的笑”主要是因为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建交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新中国的成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毛泽东在1954年说:“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的领导人物一起来协商新中国的大事非常重要。宪法草案就是经过协商讨论使得它更为完备的。”1954年以后
A.全国政协开始履行政治协商的职能
B.全国政协不再具有立法的职能
C.政协成为各民主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政协和人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同等地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而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故选B。
点评: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中国共产党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北京奥运会上的盛大开幕式上,展示了数千年文明古国的风采,其中有一部分题材来自远古时期丰富多彩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对神话的认识最符合历史学要求的是
A.历史久远基本没有历史价值
B.是古代先民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C.对了解先民活动,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D.是口耳相传的第一手资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大量城镇人口重新返回农村,净减少城市人口3788万,出现了建国以来第一次“逆城市化”。这一现象表明了
A.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大力推进
B.初步探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国民经济结构面临重大调整
D.工业建设以农业发展为基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左倾错误及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1960年冬天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大量城镇人口重新返回农村正是基于此,所以C正确;A不符合史实;B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D不符合史实。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民国时期据对燕京大学女生的调查,62.9%的被调查者认为“不论有无子息,鳏宜再娶,寡宜再嫁”,只有37.1%的人反对。
但是,大量的族约乡规不顾成文法的规定,继续限制妇女的再嫁。再加上国难不已、经济发展有限,文化教育的推广也成效不大。这使得当时的《中国民法典》没有在中国民间、尤其是广大乡村得以切实地遵守、执行,很大程度上成了一纸具文。
请回答:《中国民国民法典》关于妇女再婚规定是否能够结束中国“烈女节妇”现象?请阐述理由。
参考答案:第一层次答案:不能。
第二层次答案:不能;?在广大农村,由于封建族约乡规限制、约束;法律在农村宣传不到位,不能有效执行。
第三层次答案:分地区(或不一定)。 沿海大城市一定程度上可以结束“烈女节妇”现象;在农村受封建思想、习俗束缚,不能杜绝“烈女节妇”现象。
本题解析:
《中国民法典》……很大程度上成了一纸具文”可以知道不能结束“烈女节妇”的现象。原因可从材料中归纳出来“大量的族约乡规不顾成文法的规定,继续限制妇女的再嫁。再加上国难不已、经济发展有限,文化教育的推广也成效不大。”
如果基础知识比较好的学生能够跳出材料根据史实进行分析,如答案第三层次的,就更好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