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某同学在网上看到以下一组图片,你觉得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

A.抵抗外来侵略
B.寻求实业救国之路
C.从事民主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并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主要考查了抵抗外来侵略的相关知识点。由图片的信息可知在各个历史阶段地主阶级、农民阶级积极抵抗外来的侵略者的历史事实。可知,A项是最能全面概括材料主旨的,题目中的BCD是从某个方面说明抵抗外来侵略者概括不全面。共同主题是抵抗外来侵略。所以选择A.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农村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着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进程。鸦片战争以后,清朝农业的发展趋势不包括:
A.农业生产商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B.“男耕女织”生产模式被彻底毁灭
C.一些农民破产,离开农村进入工厂做工
D.中国的丝、茶等农、副、土、特产品的生产日益殖民地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缓慢解体,但其仍长期占据社会经济主导地位,直至新中国成立后三大改造完成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才最终消逝,所以B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A C D三项表述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有密切关系,故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通商口岸,从字面上讲,是指国家或地区间为贸易往来而设立的港口。但在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就是条约口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般论者认为,条约口岸还可进一步划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在那里,有完全通商的权利,在那里,可以设立领事馆,在那里,有一个海关衙门”,这一类可以称作标准条约口岸。第二类,“在那些城市里,一般是没有海关衙门的,没有领事馆,外国人是不应该在那里永久居住的。”第三类,“沿着长江和西江的某些地方,有所谓访问口岸。在这些商埠,外国公司的轮船可以为着装货和载客而在那里停泊。在另外一些这样的商埠,该轮船只能为载客而停泊。”?
——杜语《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研究——历史与现状》
材料二?上海、广州、天津、武汉等近代中国重要商业与工业城市均为通商口岸,构成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单就上海一地而言,据统计,1911年上海共有工厂48家。占全国工厂总数28.1%;1931年上海共有工厂837家,占全国工厂总数42.4%。?
——周子峰《二十世纪中西学界的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研究述评》
材料三?与其说条约口岸代表了移植于中国沿海海岸的西方生活方式。还不如说中国接纳了西方人及其生活方式。?
——费正清《中国沿海的贸易和外交》
材料四?英国驻上海副领事马安认为,以通商口岸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中国对外贸易。“不仅仅有利于英国,而且有利于中国这个大国这个大国的千百万居民。”?
——李必樟译《英国驻上海领事贸易报告汇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通商口岸的分类依据。据近代前期通商口岸的分布,指出其演变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材料一中的分类标准,上海应属于第几类口岸?并指出史实依据。据材料二,指出上海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费正清认为“条约口岸”有何功能?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例说明中国近代接纳西方生活方式的全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否同意材料四中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外国人权利的大小。从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并延伸到内地。
(2)第一类。有领事馆、租界等。企业集中,成为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
(3)引进西方文明的窗口。如:西服、西餐,婚俗变化等。(举出两例即可)
(4)同意:英国扩大了海外市场、原料产地;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等。不同意:中国丧失国家独立;中西方差距大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国歌》,歌词道: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从歌词含义,并结合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亚洲国家史实,可知在亚洲中国最早
A.走上宪政之路
B.建立民主共和制国家
C.全面接受西方文化
D.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CD项不符合题意;中华民国建立,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国是亚洲当时最早实行共和制的国家,故B正确。
考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点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创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华政治近民主化进程。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变成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力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美国1776年《独立宣言》
材料二: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院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1913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独立宣言》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体现了哪些民主思想?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如果真的实行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能使中国人民获得自由和民主吗?
参考答案:(1)背景:欧洲启蒙思想广泛传播,独立战争爆发及英王的暴虐。民主思想:平等与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利。
(2) 意义:促使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在中国近代社会民主化进程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3) 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1) 《独立宣言》在独立战争期间大陆会议通过,宣布英属北美殖民地独立。宣言体现了启蒙思想的主张。体现了民主思想。
(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3) 回答能或者不能都要结合史实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