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近代以来,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下列知识结构中字母的含义。(注:技术指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技术)

(2)观察图片材料,完成下列两组问题。

①概括图一和图四历史人物的物理学理论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二反映的历史现象有何重要意义?简述图三历史人物的贡献对社会发展的直接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内容,你如何看待近代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相对论;B:电气技术;C:网络技术。
(2)关系:①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发展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牛顿力学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狭义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②意义:为社会发展提供了蒸汽动力,推动了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影响:推动了电能的广泛运用。
(3)关系:①科技发展依靠社会进步;②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产生重大推动作用;③但科技进步也给人类发展带来威胁。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亚里士多德在西方被称为“最博学的人”,他提出的“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速度要快些”的观点统治了西方学术界将近2000年?。然而这一观点在16世纪被某个科学家的实验推翻,推翻这一观点的是?
[? ]
A.哥白尼?
B.牛顿
C.爱 www.91eXam.org因斯坦?
D.伽利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明朝对外关系的新现象有?
1)开始与非洲国家交往? 2)开始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3)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4)开始翻译西方科技著作
A.1)2)3)4)
B.1)2)3)
C.2)3)4)
D.2)4)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我国宋元时期的科学文化传播到欧洲(“中学西传”),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从16 世纪后期开始,特别是中国近代前期,西方科学文化不断涌入中国(“西学东渐”),不断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
请回答:
(1)宋元时期科学文化“西传”有哪些具体表现?
(2)从16世纪后期,到中国近代前期,“西学东渐”是怎样一步步地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正统地位的?
(3)试分析出现“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这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1)北宋时,我国的活字印刷术后来传到欧洲;南宋时,我国的指南针技术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到了元朝,我国的火药和火器技术也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2)从16世纪后期起,一些西方传教士来华,把西方近代科学介绍给中国,出现“西学东渐”的局面,开始影响中国。鸦片战争后,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的观点,为西学的传入提供了一定的条件。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文化和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提出三民主义,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资产阶级激进派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彻底批判封建主义。
(3)主要原因:①宋元时期我国科技居世界领先地位,西方落后于中国,形成了“中学西传”的现象。②从明朝中后期开始,西方近代科学产生,而中国的传统科技在专制主义统治下,却停滞不前,我国的科技已开始逐渐落后于西方,开始出现“西学东渐”现象。19 世纪上半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或开始工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一步形成“西学东渐”的局面。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答“三大发明”的外传。第(2)问要联系西方传教士的东来、新思潮萌发、中体西用、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等内容回答。第(3)问与文化地位的变化有关。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A、瓦特和蒸汽机(1736——1819年)

B、法拉第和电磁感应实验装置(模型)(1791——1867年)

C、爱迪生发明的灯泡
材料二 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预言电的伟大革命力量,认为“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A、B、C三幅图片分别反映出什么历史信息?各自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电力比蒸汽动力优越的表现,最少列举三例电力的发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大王”和“电力的火花”所起的共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信息和影响:A、瓦特发明了“万能蒸汽机”,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B、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后发电机、电动机相继问世,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C、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使人类开始告别油灯照明的时代,明亮的灯光驱散了夜晚的黑暗。
(2)优越之处:用途更广、动力更大、应用更方便。例子:电话、电车、电报。
(3)共同作用:①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②改变了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③大大增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