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兵?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出的问题,这一连串的质问针对的是
[?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中国首次出现的近代化方案中就主张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一、兴跛盲聋哑院。有财者自携资斧,无财者善人乐助,请长教以鼓乐书数杂技,不致为废人也。二、兴鳏寡孤独院。准仁人济施,生则教以诗书各法,死则怜而葬之。……”这一方案应该是
[? ]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D.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清朝咸同年间《夷场行》中写道:“人间何地无沧桑,平填黄浦成夷场;高高下下嘘蜃气,十十五五罗蜂房;青红黄绿辩旗色,规制略似棋枰方。……”揭露了列强
[? ]
A.强迫开放通商口岸
B.割占香港
C.攫取领事裁判权
D.强建租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朝霞映在阳澄湖上……”"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这是京剧《沙家浜》中的几个唱段。以上唱段描述的历史发生在
[? ]
A.1840年—1842年间
B.1927年—1936年间
C.1937年—1945年间
D.1946年—1949年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00—1936年各主要报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其中属于1915年的一组是
A.立宪八国联军南昌
B.三民主义武昌约法即位
C.中国共产党改造抗日新文化
D.德先生北洋实业救国张謇护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史实的能力,难题。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宣传“德先生”“赛先生”;此时也正是北洋政府执政的时候;由于民国的建立,张謇等发展起了实业救国;军阀统治黑暗,孙中山发起护国运动。A项八国联军侵华发生在1900年,故A项错误;B项武昌起义爆发于1911年,故B项错误;C项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故C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