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美苏两个大国演绎了大国兴起的奇迹,走出了自己的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一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列宁做出了很好的回答:“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需退,不退就不能进。”
材料二 “总统先生!”一位年轻的记者曾经问罗斯福:“你是共产党吗?”“不是。”“你是社会主义者吗?”“不是。”这位记者对罗斯福拒不承认自己属于哪种常规的意识形态感到困惑,最后问道:“那你的哲学是什么?”“哲学?”有点迷惑不解的总统说:“哲学?我是基督教徒,是民主党人,……如此而已。”罗斯福还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1)列宁是如何做到“退一步”的?“进两步”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罗斯福说的“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是指什么?材料二中“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是什么意思?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该图漫画题为《片面的经济》,反映的是20世纪30年代某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该画讽刺

A.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美国国民经济遭受经济大危机的严重冲击
C.中国内战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D.大危机之下的世界经济状况
3、判断题 勃列日涅夫在苏联执政18年。下表是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情况
时间
| 国民收入平均年增长率
| 工业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
|
1966—1970年
| 7.8%
| 8.5%
|
1971—1975年
| 5.7%
| 7.4%
|
1976—1980年
| 4.3%
| 4.4%
|
勃列日涅夫改革出现上表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①注重发展重工业?②忽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执政后期改革停滞不前?④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耗资巨大
⑤遭受长期严重的自然灾害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4、判断题 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斯大林模式 ?( )。
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
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
5、判断题 (12分)古今中外历史上,民生问题都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
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 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的认识。孙中山提出的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在当时是否实现?为什么?(3分)
(2)(2)从材料二的演说词中,你看到30年代美国社会存在的社会问题是什么?罗斯福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和苏联为改变现状寻找的新途径及其效果。(4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