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6分)
材料二?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6分)
材料三?(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3)分析材料三,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4分)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3分)
2、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图表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西汉元始二年人口密度图?清嘉庆二十五年人口密度图
比较以上两图,提取两项有关汉至清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3、判断题 中国古代农耕文明达到了很高水平,手工业生产和离品经济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明清时期,统治阶级压抑工商业以及闭关锁国的政策,阻碍了新的生产方式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联(雍正帝)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大清会典事例》
(1)据你所学指出我国封建时代农业主要采用什么耕作方式?( 2 分)
(2)根据你所学回答宋朝时的“市”已突破了哪些方面的限制?(2分)
(3)材料中,清政府以“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为由推行什么经济政策,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4 分)
4、判断题 《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
A.政府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
B.长安的商品经济繁荣
C.政府制订抑制商业发展的政策
D.政府通过有效措施管理城市商业活动
5、判断题 在下列各项所描述的景象中,不可能出现在宋都开封城的是
[? ]
A、“从行里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至晓即散,谓之鬼子市”
B、“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盛处”,每晚“人物嘈杂,,灯火照天”
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市。如耍闹之处,通晓不绝
D、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人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