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09年2月12日,中国外交部就法国佳士得公司将要拍卖圆明园兔首铜像和鼠首铜像一事表态“这些文物理应归还中国”。你知道这些文物是在哪次战争中被侵略者夺走的吗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少年壮志扫胡尘,叱咤风云革命军。号角一声惊睡梦,英雄四起唤沉沦。剪刀除辫人称快,铁槛捐躯世不平。”该诗中提到的“胡尘”是指
A.满清政府
B.封建制度
C.西方列强
D.北洋政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中国历来有夷夏之别的观念,从题干中的“辫人”可知是指满清政府,故A项正确。
考点:辛亥革命的革命目标
点评: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中的驱除鞑虏,其指的是满清政府。纲领后经孙中山阐发为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引起了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为挽救民族危机,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了努力和探索。下列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口号
B.清政府谕令各省“多设织局,广为制造”
C.台湾人民“鸣锣罢市”,发布檄文“绝不拱手让台”
D.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开展维新变法运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孙中山成立的“兴中会”是在1894年,而《马关条约》签定于1895年,所以它不是甲午战争后中国为挽救民族危机而进行的努力和探索,符合题干要求。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08年5月8日,胡锦涛主席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演讲时 指出“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我们在研究“南京大屠杀”这一应该牢记的历史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C.侵华老兵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此题是一道最佳选择题,四项虽都是“罪行”的证据,但最有力的证据应是实物或第一手材料,故选D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模范兴国"。民主革命时期,位于赣南山区的兴国县全县23万人口中,有8万多人参加了革命军队,其中5万多人为革命牺牲。兴国人民参军的高峰时期集中在
[? ]
A.1924~1927年?
B.1928~1934年?
C.1937~1945年?
D.1945~1949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