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面四幅关于中国历史上皇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皇权势力开始于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开始确立,此后君主权力逐渐增强,至清代发展到顶峰,A、C、D三图中均有皇权衰落之势,明显不符合史实。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在全球化第三阶段,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市场形成
B.交通工具革新
C.信息技术应用
D.美苏冷战结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从材料“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变化的主要原因。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34分)从古代邮驿到现代邮政,反映了不同时期邮政发展的历史变迁。

秦驰道示意图
邮驿是我国古代官方的通信组织。秦统一后,以咸阳为中心,在全国“决通川防,修筑驰道”,四通八达的驰道贯通全国各地,开辟了全国性的交通网络。秦在驰道上组建邮亭,,通过各条交通主干线,向各省会(原六国国都)辐射,形成中央一级的邮驿网络,再由各中心城市向附近所辖的地区辐射,形成了全国性的通信网络。
(1)结合所学,分析以上图文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及秦这样做的目的。(8分)
欧洲邮政大事记
时间
| 历史资料
|
11世纪前
| 欧洲的邮驿(专人送信)只供政府专用,民间通信是靠别人捎带或专人递送。
|
11—15世纪
| 新兴城市、商业和文化的发展,促使城市、教会、大学等地方开始建立各自独立的邮递系统,这是欧洲私营邮递的开始。
|
17世纪中期
| 英国、法国等国规定了邮政由国家专营。实行预收信件资费、加盖收寄和投递时间的戳记、集中投递等办法,已同近代邮政相似。
|
19世纪中期
| 英国进行邮政改革,由国家专营信函业务;国家发行邮票作为邮资的凭证,统一邮资制。这种新的邮政制度很快被其他国家采用。
|
(2)依据上表材料并结合所学,对欧洲邮政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12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
1897年,大清邮政开办,以海关的管理区域为依据设立邮区,由外国人掌管的中国海关控制。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大清邮政更名为中华民国邮政,到新中国建立之前,统称为中华邮政。中华邮政按省设立邮区,颁布了邮政法,并加入了万国邮政联盟,参与国际邮政事务。
新中国成立后,成立邮电部,拓展网络、增设局所。1998年,实行邮电分营,成立了国家邮政局成立。2007年,邮政实现政企分开,成立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逐步发展成为建成集信息流、资金流和实物流为一体的现代化邮政企业。
(3)阅读材料,对近代以来中国邮政发展的历史进程划分阶段。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每个阶段邮政发展的特点及其成因。(14分)
参考答案:
(1)历史现象:秦统一后以咸阳为中心修建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2分);并建立交通、通信网络;(2分)
成因: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有效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2分)巩固国家统一。(2分)
(2)11世纪前,中世纪的欧洲经济、文化落后,欧洲邮政是政府专用。(2分)
11—15世纪,由于城市的兴起,商业与文化交流的加强,私营邮政建立。(2分)
17世纪中期,新航路开辟后,各地联系日益紧密,经济与文化交流频繁,邮政开始向规范化发展。(3分)
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各国邮政制度确立并规范化。(3分)
上述材料表明:近代之前各国邮政的发展不统一、不规范;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近代以来邮政制度趋于标准化。(2分)
(3)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大清邮政。(1分)
第二阶段:中华邮政。(1分)
第三阶段:新中国邮政。(1分)
特点及原因:大清邮政由外国人控制的海关来控制;列强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控制中国的内政。(2分)中华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掌握邮政大权,并立法保护邮政,邮区按省设置;中华民国加强对邮政的管理,重视发展邮政事业。(4分)新中国成立后,由邮电统一经营到邮电分开经营到邮政市场化(由国家的统一管理到政企分开);新中国经济发展由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5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图片信息的获取能力和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秦驰道示意图》和材料“秦统一后,以咸阳为中心,在全国“决通川防,修筑驰道”,四通八达的驰道贯通全国各地,开辟了全国性的交通网络”“秦在驰道上组建邮亭,,通过各条交通主干线,向各省会(原六国国都)辐射,形成中央一级的邮驿网络,再由各中心城市向附近所辖的地区辐射,形成了全国性的通信网络”可以得出秦朝的交通通讯的发展状况和成因。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的可以看出,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来分析每一个阶段的欧洲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11世纪前,中世纪的欧洲经济、文化落后,欧洲邮政是政府专用。11—15世纪,由于城市的兴起,商业与文化交流的加强,私营邮政建立。17世纪中期,新航路开辟后,各地联系日益紧密,经济与文化交流频繁,邮政开始向规范化发展。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各国邮政制度确立并规范化。上述材料表明:近代之前各国邮政的发展不统一、不规范;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近代以来邮政制度趋于标准化。
(3)本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1897年”“1912年”“新中国成立后”中三个时间点来划分近代以来中国邮政发展的历史进程。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特点及原因:大清邮政由外国人控制的海关来控制;列强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控制中国的内政。中华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掌握邮政大权,并立法保护邮政,邮区按省设置;中华民国加强对邮政的管理,重视发展邮政事业。新中国成立后,由邮电统一经营到邮电分开经营到邮政市场化(由国家的统一管理到政企分开);新中国经济发展由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孙中山把“外邦逼之”和“异种残之”并列为民族主义“殆不可须臾缓”的基本原因。“非革命无以救垂亡”,而革命必须“先倒满洲政府”……由“国民革命”的途径推翻封建帝制,代之以“民主立宪”的共和制度,结束“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的严重状态。孙中山把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归结为土地与资本两大问题。“平均地权”——“土地国有”是孙中山的土地方案。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二?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以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构成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
材料三?不少同志的思想还很不解放,脑筋还没有开动起来.也即就是说,还处在僵化或半僵化的姿态……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78年11月)
请回答:
①三民主义是20世纪以来中国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在其指导下取得了重要实践成果,但是也有严重缺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民主义的局限性。(2分)
②材料二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2分)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什么重大作用?(2分)
③结合材料三,说明邓小平讲话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④20世纪中国的重大理论成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都起到了指导作用,你从中能得出哪些启示?(2分)
参考答案:
①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1分)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1分)
②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2分)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理论准备,为向社会主义过渡作准备。(2分)
③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言书。(2分)会议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分)?
④启示:革命和建设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2分)(如答:从实际出发,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理论必须发展创新、与时俱进等同样给分)
本题解析:
(1)三民主义只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使其并未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2)材料二是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3)邓小平讲话的核心内容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4)20世纪中国的重大理论成果即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观察下面历史文献和图片,回答问题:

图1?大总统誓词

图3?上海南京路上悬挂五色国旗,
庆祝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1)三幅图各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从近代化的角度看这一事件的历史进步性何在?
参考答案:(1)中华民国建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图1为孙中山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时的誓词,表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图2表明南京临时政府已经开始工作,行使权力职能。图3说明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得到民众的欢迎。
(2)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代替封建王朝,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代替了君主专制。近代化进程在政治领域向前迈进了一步。
本题解析:此题以历史图片为信息载体,主要从图片的资料(信息)价值上去分析。此题在很大程度上考查了对历史文献价值的认识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