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押题版)(十)
2017-07-11 03:23:5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三省六部制的创立,说明了( ) A.丞相权力的增大 B.中央机构的决策实现民主化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 D.体现任人唯贤的原则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隋唐时期实行了三省六部制,这说明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古代中国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创设了若干制度。这些制度反映了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十六年,尽并天下……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王)武(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混战),周天子弗(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甚足易制(容易控制)。……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古代战争水平不高,崇山峻岭、长河大川都是天然的防守工事。因此如岭南山地,如四川盆地,如山西高原,都是地理条件极佳的割据区域。……元代的省……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 ——周振鹤《犬牙相入还是山川形便?——历史上行政区域划界的两大原则》 材料三 汉武帝始创了一条新的法制,即派遣中级人员(六百石)巡行郡国,察考大吏(二千石)的成绩和罪恶,随时向中央快速汇报,这种官职叫“刺史”。 ——赵俪生《赵俪生文集·第三卷》 材料四 (西汉)成帝末,翟方进、何武乃言:“《春秋》之义,用贵治贱,不以卑监尊。刺史位下大夫,而监二千石,轻重不相准。请罢刺史……”而朱博以汉家故事(指汉代的传统制度),置部刺史,秩卑而赏厚,咸劝功乐进(指为获皇帝赏识,积极性高)。……于是……复置刺史。 ——顾炎武《日知录·卷九》 请回答: (1)秦王嬴政即位那一年是公元前246年,那么材料一中“二十六年”指哪一年?李斯主张建立郡县制,根据材料,指出他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判断元代行省划界的原则是什么?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采用这种划界原则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将材料三和材料四进行对比阅读,然后用材料三中的信息解释材料四中“以卑监尊”的含义。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解释刺史“秩卑”有什么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控制演变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公元前221年。分封制下诸侯混战,天子失势;郡县制有利于集权。 (2)犬牙相入。使地方割据缺乏好的地理条件;加强中央集权。 (3)“以卑监尊”指用六百石监察二千石。秩卑的官员积极性高,便于控制。 (4)中央对地方进行多层级管理(地方行政区划);中央对地方官员进行多渠道控制;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这是雍正皇帝镌刻在故宫养心殿的一对漆红圆柱上的一幅楹联,它反映了(?) A.皇权的至高无上和皇帝独尊 B.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C.统治者执政为民的理念 D.相权对皇权的牵制作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可知的关键信息是“惟以一人治天下”。因“岂为天下奉一人”,错选B项的可能性大,B、C、D都说法错误,无从体现。 点评:明清时期是中国 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近几年高考考查较少,其命题的角度主要有:(1)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对前代君主专制制度的继承和发展,高考命题一般采用综合的形式,联系各个朝代,要求学生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一般规律。(2)从综合的角度看,高考命题将明清政治制度的变化与明清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联系起来,综合政治、经济、文化等知识,要求学生认识明清时期中国衰落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有关秦始皇开创皇帝制度的说法全都无误的一项是 (1)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2)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 (3)中央和地方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4)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 A.(1)(2)(3)(4) B.(2)(3)(4) C.(1)(3)(4) D.(1)(2)(3)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为了显示皇权至高无上,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废除丞相制度后,明朝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了? ( ) A.内阁 B.军机处 C.三司 D.枢密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废除丞相制度后,皇帝政务繁忙,内阁逐渐形成,A项正确。B项是在清朝雍正时期设立,C项不是中央官制,D项早已废除。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