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模拟版)(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天理”就是封建伦理纲常,而“人欲”是指不符合“天理”的那些欲望,即“私欲”, 即承认合乎社会规范的欲望,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主妾无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群臣之太富,君主之败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下列言论中,与该观点同属一个学派的是 |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该题属于史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与理解能力。题中的言论属于法家学派,A项与之相同;B、C、D三项分别属于道家、儒家和道家学派。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 )
A.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
B.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
C.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
D.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明心见性之”是理学探讨的范畴,因此他并不痛恨早期孔孟儒学“六艺之文”、“ 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排除A。明朝灭亡的根源是政治的腐朽造成阶级矛盾激化,排除B;顾炎武认为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也就是说空谈理学误国,因此他主张经世致用,故选C。D项在材料中无体现。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顾炎武经世致用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以上历史人物如果按其历史功绩进行分类,正确的有: ( )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图是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图。稷下学宫的出现集中说明了( )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发展
C 法家思想居统治地位
D 齐鲁大地经济发达,文明程度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第二次世界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