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以下是雍正帝关于垦荒的两道上谕:
材料1? 1729年,雍正帝指出:“向来开垦之弊,自州县以至督抚俱需索陋规,致垦荒之费浮于买价,百姓畏缩不前,往往膏腴荒弃,嗣后各省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地宜,自垦自报,地方官不得勒索,胥吏亦不得阻挠。”
——《世宗宪皇帝圣训》卷25
材料2? 1735年,雍正帝下令指出:“各省开辟荒地……其中多有未实,或由督抚欲以广垦见长,或由地方有司欲以开科之多迎合上司之意,而其实并未开垦,不过将升科钱粮飞洒于见在地亩之中,名为开垦,实则加赋,非徒无益于地方,并贻害于百姓也。”?——《皇清文献通考》卷4
回答:
(1)依据材料1指出:到雍正时清初的垦荒中出现了哪些不良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反映清初垦荒中存在哪一弊端?出现这种弊端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评价雍正帝的垦荒措施。
参考答案:
(1)不良现象有:垦荒费用高于地价;百姓对垦荒畏缩不前;肥沃的土地被抛弃。原因是垦荒过程中对百姓进行勒索。
(2)官吏谎报垦荒数目,把增加的征税数额分摊到垦户头上,加重了垦荒农民的负担,出现这种弊端的原因是清政府把开垦荒地的成绩作为对地方官吏奖励的标准,某些官员为了升官发财,故意谎报垦荒数额。
(3)雍正帝重视垦荒,有利于农业发展,应给予肯定。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围绕雍正帝时在垦荒问题上的不良现象组织材料。答题时首先应阅读材料,提取不良现象的表现、原因等有效信息,注意材料中给定的新情景——清初作为休养生息政策的垦荒在个别地方官吏的破坏下,变成贻害百姓的政策,本题答题要联系教材中清初的经济政策,但要灵活结合材料。回答第三问时,注意问题的落脚点落在雍正帝身上,所以可以从正面肯定回答。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角度讲,孔子兴办“私学”这种形式
A.改变了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
B.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C.使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
D.形成了“官学”与“私学”竞争的氛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的约束信息“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角度讲”看,孔子兴办“私学”这种形式使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故选C。孔子之前,是贵族兴办教育,但是随着西周的政权的灭亡,文化有可能发生断裂,孔子办学即可在很大的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AB项本身说法正确,但是并未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D项说法错误,西周和春秋时期并未出现这样的竞争局面。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孔子的思想包括政治思想:仁和礼,主张德政;哲学上敬鬼神而远之;教育思想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通过办私学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情节紧张曲折,对白幽默逗趣,是一部亦庄亦谐、亦喜亦悲的剧作,剧中的纪晓岚(即纪昀)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下列话题中正确的是?
A.“他著述了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
B.“他编纂了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C.“他主持编纂了一部庞大的类书”
D.“他主持编纂了一部最大的丛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纪晓岚主持编纂了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推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主要举措是
A.加紧立法工作
B.加紧普法宣传
C.加紧总结文革教训
D.加紧平反冤案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我党在新时期推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主要举措。从1979年开始,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逐渐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美国历史学家柯文的名著《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第一部分是历史学家笔下的义和团运动的史实;第二部分是直接参与义和团运动的中外各类人物当时的想法、感受和行为;第三部分评述在20世纪中国产生的关于义和团的种种神话。对该书解说历史的方式理解正确的是
A.目的在于揭示历史真相的不可知性
B.提供了探寻历史真相的三条不同途径
C.直接参与运动的人物的感受最接近真相
D.西方史学家对中国历史的解说较为客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作者以义和团运动为例,考察了历史认知的三条路径:事件,经历,神话.该作深入细致地分析了作为解读历史的主体的历史学家,历史事件的经历者,神话的制造者三者怎样以 不同的方式理解过去.柯文所挖掘的三条历史认知路径为从多重视角下探寻和还原历史真相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所以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