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著作或报纸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完成的是
①《神圣家族》 ②《德意志意识形态》 ③《共产党宣言》 ④《新莱茵报》
[? ]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判断题 伯特兰?罗素在谈到西方哲学史时说:“马克思把它的历史哲学纳入了黑格尔辩证法所提出的模子,但事实上只有一个三元组是他关心的:封建主义,以地主为代表;资本主义,以工业雇主为代表;社会主义,以雇佣劳动者为代表。黑格尔把民族看作是传递辩证的运动的媒介;马克思将民族换成了□□。”此处省略的是
[? ]
A.国家?
B.阶级?
C.个人?
D.社会
3、判断题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有
(1)第一次较为完整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阐明了资本主义最终必将被共产主义取代的客观规律
(3)阐明了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4)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 ]
A.(1)(2)(3)?
B.(2)(3)(4)?
C.(1)(3)(4)?
D.(1)(2)(3)(4)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资本论》德文版第三卷出版(1894年)后,奥地利经济学家斯班称马克思的“每一学说”“皆属错误的”,而且“马克思的主要学说”“皆非出于独创”;不过,他还是承认“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说中,确有一段真理”: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之下”,劳动者与资本家“所得的各自部分”“实在未能公允,实在应谋改革”。美国经济学家韩讷在其《经济思想史》中对《资本论》逐一进行批判,但他在谈到马克思“以‘历史概念’观察资本”时,认为马克思“对产业状况有精密分析……颇有价值”。
材料二在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理论家当中,马君武、朱执信、孙中山、廖仲恺、宋教仁、冯自由先后在《译书汇编》、《浙江潮》、《民报》等报刊上介绍过各种社会主义学说。朱执信在《民报》(1907年)上相继发表的文章中介绍了《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主要内容,并节译了其中的片段。朱执信指出:“顾自马尔克(马克思)以来,学说皆变,渐趋实行,世称科学的社会主义。”但是这些介绍只是零星的,不成规模和系统,而且传播的范围非常小。
——李军伟、张瑜《从精英到大众——论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材料三“大危机”爆发后,在西方知识分子中“出现了研究马克思经济学说的热烈气氛”。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42年就用“伟大”一词来形容“马克思的道理”,指出“马克思的分析是这个时期产生的唯一真正进化的经济理论”。
——《德国》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态度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指出当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四较之材料一反映了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有何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劳动的买和卖是在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的界限以内进行的,这个领域确实是天赋人权的真正乐园。那里占统治地位的只是自由、平等……一离开这个简单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就会看到,我们的剧中人的面貌已经起了某些变化。原来的货币占有者作为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占有者作为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
——《资本论》第1卷
材料二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1935年,在罗斯福的大力支持下,美国国会通过了《华格纳法》,规定不公平地对待劳工的行为为非法,这些行为包括解雇参加工会活动的工人。工人有组织工会的权利,雇主不得干预控制劳工组织,不得拒绝与工人集体谈判合同。
——刘祚昌《世界通史》
材料四 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埃德加·胡佛说:“罗斯福的‘新政’是共产党策划出来的。”
——《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埃德加·胡佛秘史》
材料五 (巴黎公社)实行公职人员的民主选举,选举不受任何限制,是名副其实的普选制。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几乎都参加了投票……公社委员及其他公职人员除了接受群众监督之外,还可以根据人民的意见,随时撤换……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
——刘祚昌《世界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剧中人的面貌”在什么领域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三,谈谈你是如何理解材料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五,指出这些措施体现的思想。并分析这些措施所产生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材料三、五和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实行新政与巴黎公社采取革命措施的目的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