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右图是宋代马远《寒江独钓图》:“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其绘画特点是
A.注重浪漫
B.注重神秘与简约
C.注重写实
D.注重意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进入宋代,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山水画也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先后任御史、枢密副使等官职,常常发挥谏官的作用。宋仁宗有一项任命, 他认为不合适,反反复复进谏,距离很近,喷了宋仁宗一脸的唾沫星,宋仁宗不但没有发脾气,反而接纳了他的意见,收回成命。这最能说明
A.古代谏官制度的施行取决于皇帝
B.古代的监察体制对权力的监督起到了一定作用
C.包拯性格强势,宋仁宗性格懦弱
D.监察体制是维护专制制度的工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古代实行监察谏议制度,对官员进行监督,对皇帝的过失进行劝谏。包拯的行为体现的是谏议制度。从材料可以看出,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故选B。A项材料并未体现;C项说法错误,材料反映的现象并不在于两人的性格;D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谏议制度。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唐朝完善了隋的三省六部制,其作用不包括
[? ]
A、把相权一分为三,加强皇权
B、标志着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C、职权分工合作,提高行政效率
D、三省之间相互牵制监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梁启超指出:“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这段话实际上揭示了
A.辛亥革命毫无建树
B.中国民众麻木颓废
C.解放思想势在必行
D.爱国人士救国无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中的“革命成功将近十年”可知是辛亥革命后,“觉得社会文化是 整套的, 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 决计不可能”可以判断出这是对人们的思想不够解放表示不满,故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人们的思想的进一步的解放。故选C。A项明显错误;B项说的是社会现象而不是揭示的本质;D项材料无法体现。
考点:新文化运动。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即民众的觉悟急需提高。新文化运动是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里的继续。主要通过宣传西方的思想文化以解放人民的思想。在运动中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反对传统文化。在解放人们的思想的同时也存在着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偏激看法。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阅读下列中国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朱元璋对其孙子朱允炆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
——《明史》
材料三?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宋朝设官之制,……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文献通考》
材料四?“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引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材料一、二法治思想的核心各是什么? (4分)
(2)据材料三,写出唐代中央官制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宰相职权发生的具体变化。(4分)概括指出唐宋王朝中枢权力演变的基本特点。(2分)
(3)依据材料四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哪些原则?(4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各自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2分)结合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指出:在发展民主方面,后者与前者相比有什么根本不同?(2分)
参考答案:
(1)核心:①法律是君主制定的,是其统治的重要手段,法律的核心是“刑罚”(2分)
②要适时调整刑罚的轻重程度以维护君主权威,保障君主专制统治。(2分)
(2)①唐代:三省六部制(1分)
②宋代:在宰相之下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其行政权、军权和财政权。(3分)
特点:(通过分散宰相职权)削弱相权,加强皇权。(2分)
(3)原则:①主权在民;②民族平等;③三权分立;④责任内阁制(4分)
地位:①前者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否定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1分)②后者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1分)
不同:从争取资产阶级民主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2分)(答出“从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制发展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同等给分)
③材料五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制,它确立的是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人民群众享有更充分的民主权利
(1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一“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中可以看出韩非子主张法治 91eXaM.org,强调法律的重要性;材料二中“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强调刑罚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而变化。(2)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唐代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宋代实行的是二府三司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3)从材料“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可以看出这是实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是体现的主权在民的原则。(4)从性质的角度看,材料一和材料二是封建性质的,而材料三和材料四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性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人民享有一定的权利。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