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东史郎日记》这样写道:“战争是什么?战争二字就是残忍、悲惨、暴虐、放火、屠杀等惨无人道的众恶之极的概括性代名词。所谓战争,就是包括了一切非人道的罪恶无比的巨大的恶魔口袋,它荼毒生灵,破坏良田,摧毁房屋,肆意暴虐,毁灭文化,使人间变成地狱,导致无数的生灵成了孤魂野鬼。”下列史实能证明其观点的是
①南京大屠杀②百团大战③建立七三一部队④潘家峪惨案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图是一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当事人珍藏的纪念章。作为史料,它可以用来佐证

①八路军的抗战事迹?②当事人参加的是淞沪会战?
③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④战士们浴血拼杀的英勇精神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据纪念章的“八·一三”和“忠勇卫国”信息,当事人经历的1937年上海“八·一三事变”, 八·一三事变为中日战争中淞沪会战的开端和导火线,②④说法符合史实;八一三事变以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的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①说法与史实不符;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要到1941年12月9日,中华民国政府发布文告,正式向日宣战,③说法不符合史实;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辛亥革命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
B.推翻了清政府
C.建立了中华民国
D.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不对,辛亥革命最伟大之处在于它不是改朝换代,而是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C不对,民国虽然建立,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只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D不对,虽然革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但是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没有改变,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仍然艰难曲折。
点评:最佳类选择题一般最多只有一个错误选项,而其它二个都在不同程度上符合题意。解答最佳类型选择题要特别注意获取和挖掘“最佳结合点”。这个结合点从干扰项设计的角度出发,应该思考四个选项之间存在着的关联系。他们往往存在质与量的关系、主与从关系,因与果关系,现象与本质关系,必然与偶然关系,局部与整体关系,个体与群众的关系等等。探究各选项之间的关系,就有可能抓住问题的“最佳结合点”。上面二例都有力佐证这一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一位外国记者在抗战时期某次大捷后写到“这次大捷是值得纪念的,这有许多理由。它是华北、上海和南京沦陷以后,中国在正面战场上从敌人手中收复的第一个城镇。”这次大捷是指
[?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革命逸史》作者冯自由说:“晚清壬寅癸卯年(1903~1904)间,上海维新志士有乌目山僧者,章太炎着之《驳康有为政见书》,及邹容着之《革命军》,书面均署其名。时人只知山僧为方外人,而不知即中国教育会会长黄宗仰也。”这反映出
A.维新派与革命派走向融合
B.维新派和革命派主张相似
C.佛教思想与革命思想有相通之 处
D.章太炎、邹容信仰佛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走向融合”说法错误;题干没有涉及维新派与革命派的相关主张,B项排除;山僧具有双重身份,与革命派章、邹为世人熟知,但不知其另一身份,说时革命思想传播时期两者的相通之处,C项正确;题干并没涉及两者的宗教信仰问题,D项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