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好?”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官便殿奏礼》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材料五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并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这一变化说明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五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以上材料,谈一下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变化)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教育主张是
[? ]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不耻下问
D.当仁不让
3、判断题 和谐思想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各项中,属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主张是
①“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②“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入任焉,敏则有助,惠则足以使人”
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也”
④“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判断题 有古语曰:“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所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下列观点与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相违背的是?
?[?]
A.君主与民休养生息?
B.唐太宗的“存百姓”思想
C.建立君主专制统治?
D.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5、判断题 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孩子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孩子采取的态度是
[? ]
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
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
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
D、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