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孟子曰:“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材料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A.礼治
B.无为而治
C.仁政
D.兼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孟子是战国中期的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对孔子推崇备至,认为“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他以孔子的继承人自任,自以为“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从尧舜到商汤,从商汤到周文王,都是经过五百年,从周文王到孔子有五百多年,到他那时又有一百多年,因此“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他自居于从尧舜至孔子以来的“圣人”传统的。这就是儒家所谓“道统”的先声。孟子鼓吹效法先王和主张实行“仁政”、“王道”,就是要继承这个“圣人之世”的传统的。仁政的基础是“制民之产”,让老百姓有生活上的基本保障,这是政治稳定的基石。孟子强调保护小农经济,以此来维持和改善老百姓的生计,从而奠定政权稳定的基础。
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孟子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还说:国君有过错,臣民可以规劝,规劝多次不听,就可以推翻他。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在经济上,孟子主张“民有恒产”,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要减轻赋税。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瓦特、爱迪生等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这充分说明
A.当时的社会制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科学发明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
C.经济发展的根本在于发明创造
D.科学发明与生产力发展是对立统一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在两次工业革命中体现的尤为突出,这是本题的命题立意所在。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7、18世纪的欧洲,人们对于征服自然有了更多的自信,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
B.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
C.启蒙运动的推动
D.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材料“人们对于征服自然有了更多的自信”可以看出材料强度科学的作用,科学是反对迷信最有力的武器。故选B。ACD三项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神学的精神统治,但是均与材料要求不符。
点评:近代科学是在近代人的精神的解放的基础上产生的,以牛顿的经典力学定律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为主要的代表,它们推动了工业革命的产生和打击了神创学说,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近代科学的其它成就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意思是要人们和平相处,互利互惠。以下文字中与这一主张相近的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D.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历经思想观念——制度——器物的原发创新历程。
——百度网
材料二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来似乎容易,实际上此路不通。”
——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
材料三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之恒言也。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特以俗见拘牵,谓有二境……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存亡之数,可以逆睹。……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持较皙种之所为,以并世之人,而思想差迟,几及千载;尊重廿十四朝之历史性,而不作改进之图,则驱吾民于二十世纪之世界以外,纳之奴隶牛马黑暗沟中而已,复何说哉!
——陈独秀《敬告青年》
(1)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近代化道路的发展历程。(3分)
(2)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由“注视过去”到“开眼看世界”,请归纳这一时期中国人“看世界”的角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综合所学知识,分析与西方相比,中国走这种近代化发展道路的原因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陈独秀认为中国应作何“改进”?其政治主张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这一理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什么深远影响?(3分)
参考答案:
(1)精神层面: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制度层面:英、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器物层面:工业革命迅速扩展。(3分)
(2)变化: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1分)
原因:中国长期闭关锁国,对西方了解较为肤浅;封建王朝的腐朽没落;守旧思想势力强大,使变革举步维艰;经济方面,新经济因素出现较晚,且力量较为弱小。(3分,任答三点即可)
(3)改进:变革传统思想,宣传民主科学。(1分)
理论基础:进化论思想。(1分)
影响:成为近代中国救亡图存和批判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根据和思想武器;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1分)
本题解析:
(1)现代化是人类从传统的农业文明社会向工业文明社会过渡的历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材料一指出: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历经思想观念——制度——器物的原发创新历程。联系所学知识,从精神层面、制度层面、器物层面列举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近代化道路的发展历程。
(2)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出民主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的渐进过程。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角度分析中国走这种近代化发展道路的原因。
(3)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之一,他主张用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彻底改造中国社会。其理论基础是进化论思想。进化论思想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近代中国救亡图存和批判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根据和思想武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