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景德镇是我国著名的“瓷都”,其闻名于天下始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官营手工业之所以比田庄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制作工艺水平高,原因有
①资金比较足②“工官”制度使较高生产技术不能传入民间③工匠的技术水平高④工匠有人身自由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07年12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中打捞出部分青瓷和白瓷。出水时瓷器釉色清亮,仿佛新出窑一般。据此形成的以下认识,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中国的制瓷技术始于南宋?
B.南宋时期的青瓷和白瓷都是从海外进口的
C.青瓷和白瓷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
D.南宋的青瓷和白瓷全部产于景德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实际上,就在普遍认为是中国屈辱史开端的1840年,中国仍然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制造业大国。当时中国GDP是世界的33%,比美国和欧洲的总和还要多。在这之前,茶叶行销于俄国,生丝及丝织品见爱于日本,中国之磁器、地毯、漆器、首饰,与家具使西欧各国首都表现着富丽堂皇。未漂白之棉织匹头称为“南京货”,初行于欧洲,后及于美洲。在工业革命前夕,中国乡镇工业产品仍保持着一种黄昏前的质量优势。
材料二:中国制造在辉煌的“早熟”之后为何没有驶出前工业化的历史三峡,进入到以工业革命为标志的近代制造业阶段?在人口过剩导致劳力节约型技术付之阙如这一传统解释之外,小自耕农在有清一代的全面崛起提供了另外一个观察维度:在生产单位的细微化过程中,口粮的种植与商品作物的种植是结合在一起的,专门化的收入无法排挤掉其他农作物,中华农业帝国未能再进一步形成地区和国家层面的经济专门化和劳动分工的扩大……而那些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组织的革新被搁置一旁。多达9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在消费方面,农民是边缘人物,他们除了盐、酱油、火柴和小量食用油之外,与市场几乎绝缘。
材料三:18世纪后期,英国率先开工业革命之先河。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到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它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进口大量原材料和农副产品。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经济中心。1851年,英国商船数量占全世界商船总数的一半,工业制成品占领了50%的世界市场,生铁产量占世界的53%,煤产量占世界的50%。
阅后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制造业的基本特点。(3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从制造业大国位置上衰落下来的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英国制造业的地位。分析形成这种地位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产量比重大,质量好,以传统手工业产品和农副产品为主,行销世界。(3分)
(2)劳动力过剩和小农经济强大阻碍了技术革新;农村人口占绝对多数和农民的贫困使国内市场狭小阻碍了工业发展;封建专制制度阻碍工商业发展;外国的经济侵略阻碍中国工业发展;西方国家进行了工业革命,促进了西方工业大发展。(6分)
(3)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原因:英国成为世界工厂:首先进行和完成工业革命;拥有广大殖民地,市场广阔。(4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一中可直接概括出中国古代制造业的特征,即产量世界占有比重大,质量好,以传统手工业产品和农副产品为主,行销世界。(2)材料二中文字“在人口过剩导致劳力节约型技术付之阙如这一传统解释之外,小自耕农在有清一代的全面崛起提供了另外一个观察维度”说明劳动力过剩和小农经济强大阻碍了技术革新;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封建专制制度阻碍工商业发展;外国的经济侵略阻碍中国工业发展;西方国家进行了工业革命,促进了西方工业大发展等因素也是造成中国近代制造业衰落的重要因素。(3)从材料三中文字能够直接得出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结合所学史实可知其出现的原因是:英国成为世界工厂:首先进行和完成工业革命;拥有广大殖民地,市场广阔。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清朝康熙年间,烧制出大量造型丰富和具有装饰图案的瓷器,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绘有欧洲的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
B.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密集
C.专供皇家的官窑瓷器质量精美
D.许多瓷器为满足市场需要而生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瓷器的纹饰中绘有欧洲的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说明清朝瓷器的制作是为满足国外市场的需要,故本题选择D。A说法明显错误;B材料中没有提及;C说法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