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毛泽东曾强调:“中国必须参加联合国。我们还补充说,如果联合国没代表六亿人民的中国参加,那么联合国就变成了演滑稽戏的场所……联合国里只能有一个中国,不能有‘两个中国’,而那个中国是我们。”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台湾”无权代表中国人民参加联合国
B.没有中国参加的联合国是不合法的
C.联合国需要尊重中国的国家统一
D.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才能代表中国加参联合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中国必须参加联合国。我们还补充说,如果联合国没代表六亿人民的中国参加,那么联合国就变成了演滑稽戏的场所……联合国里只能有一个中国,不能有‘两个中国’,而那个中国是我们。”说明联合国需要中国,而且只有中国大陆才能代表中国,“台湾”无权代表中国人民参加联合国,但不能说明没有中国参加的联合国是不合法的,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纯碱市场,一向由英商卜内门公司垄断。一战期间,英货中断,碱价猛涨。……爱国资本家范旭东等于1918年在天津塘沽创办了永利碱厂(资本200万银元)。……多次直接对永利碱厂进行威胁和破坏,加以一战以后,碱价猛跌,碱厂的建设面临重重困难。但是,在范
旭东的主持下,侯德榜等人努力奋斗,排除了各种障碍,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掌握了苏尔维制碱技术的奥秘,碱厂终于在1925年开始正式出碱,1926年年产45万吨,1927年年产13400万吨。从此,在此后与卜内门公司的竞争中取得了明显的优势。这是民族工业取得的一个重大胜利。
——《中国近代经济史稿》
请完成:
(1)依据材料一概述这一时期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6分)
(2)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这一时期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二,概括永利碱厂发展过程中遭遇到的困难主要有哪些?(3分)
参考答案:(1)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进一步发展);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得到了发展;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沿海发展迅速,内陆发展相对缓慢。(6分)
(2)爱国资本家投资实业的热忱和努力;辛亥革命的推动;南京临时政府鼓励;群众性爱国斗争的
推动;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答对三点给6分)
(3)资本主义列强垄断市场;帝国主义的破坏;自身技术上的落后。(答对两点给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逻辑方法中的归纳,是从大量个别现象中概括出一般性认识的思维方式。对多种事物、现象抽取其共同之处加以概括,形成用以表达这种共同性质的概念、范畴、命题、论述等。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A.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主流思想——儒家思想
B.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体制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
D.《悲惨世界》《人间喜剧》——浪漫主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目中的归纳法,大概的含义就是从一些个别现象中归纳出一般的认识或者规律,即分析与综合的辨证分析方法。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主流思想与儒家思想,不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全球化与市场经济体制存在内在的一般性认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解放战争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试分析中国未赶上三次科技革命的原因及启示
参考答案:中国未赶上三次科技革命的原因
第一次:①自然经济限制生产力发展,不能对科技提出迫切要求(推动力);②重农抑商政策限制资本主义发展,使之缺乏物质条件。③文化专制使知识分子脱离生产,不务实际,不利于自然科学研究。
第二次:①民族资本虽有发展,但受压迫,程度不高,不能对第二次科技革命提出迫切需求和提供基础。②帝国主义掠夺,使重工业无从发展。③科技水平不高,不具备扩展条件。
第三次:①新中国成立,大批学者归来,使中国具备前提条件;②帝国主义封锁包围,苏联背信弃义,从而限制中国与世界科技的交流。③文革等左倾错误,把对外开放当成崇洋媚外,自我封闭。
认识:①稳定环境(关键)②国家独立(前提)③对外开放(重要)④抓住机遇(主要)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开展工业革命的条件的认识,未能赶上科技革命,实际上是指不具备开展工业革命的条件。
①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②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对殖民地的掠夺。③市场: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④科技(直接推动力):科研及取得的成就。⑤劳动力。⑥良好的社会环境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882年,德国的人口调查中,还没有电力工人一栏,可是,1895年,电力工人就有25000人,到1906—1907年,则达到107000人。这说明(?)
A.世界各国进入了“电力时代”
B.钢铁时代到来
C.电力工业是德国日益重要的新兴产业
D.蒸汽时代到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电力工人人数的急剧增加,所以与电力有关,排除B、D两项,A的表述与史实不符。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