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12年贺岁片《金陵十三钗》是张艺谋执导的战争史诗电影。它讲述的是南京一座教堂里一个美国神父,一群女学生、13个风尘女子以及6个军人和伤兵,共同面对南京大屠杀的故事。下列对当时抗战形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北平、上海已被日军侵占
B.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已经形成
C.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D.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艰苦抗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南京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12月,而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是在1938年秋天广州武汉沦陷后。因此C项错误。A项正确,南京沦陷前北平、上海已经沦陷;B项正确,全民族抗战局面到来是在1937年9月;D项正确,在战略防御阶段,蒋介石国民党的军队英勇作战。
点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分为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和反攻阶段。国共第二次合作,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抗日战争中国存在两个战场、两个抗战路线,体现了不同的指导思想。此外,抗日战争的意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对华采取战争行动后,清驻英公使罗丰禄向英国外交大臣索尔兹伯理询问联军行动的意图,索尔兹伯理答复说:“日前女王陛下政府丝毫无意采取任何步骤,影响北京现存政治局势。他们的唯一目的,是要恢复秩序及保障生命和财产。”由此可知,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目的是
[? ]
A.恢复 中国的封建统治秩序
B.镇压义和团运动
C.维护列强在华的共同利益
D.协同作战瓜分中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经受了两次严重失败的痛苦考验,这两次严重失败是(?)
A.二七惨案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B.大革命运动失败和红军长征
C.二七惨案和红军的长征
D.大革命运动失败和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大革命时期,中共放弃了领导权和革命武装的掌握,第五次反“围剿”由于左倾错误导致中央红军被迫转移,损失惨重。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国共产党发起者之一的李达曾说: “‘一大’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路是肯定的,但是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这表明当时中共
A.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作指导
C.已思考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D.没明确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中的“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只知道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但还没有和国情相结合,所以选择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世纪30年代.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中国政局的最重要影响是
A.国民党新军阀混战加剧
B.民众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C.国共两党政权由对峙到合作
D.国民党政权的内部分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关键要明确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形势是西方国家从纵容法西斯侵略到反对侵略,英美帝国主义对日本侵华的态度也随之变化,作为其代理人的蒋介石,在英美压力下改变政策,从而出现合作。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