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材料描绘的情景应该发生在今天的
[? ]
A、南京
B、日本
C、开封
D、杭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有一首题为《古井咸泉》的诗中写道“不须煮海自流岩,煎出清泉味便咸;大地阳春应有脚,故教富庶在民岩。”这首诗符合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地区的煮盐业生产情况?
A.山西
B.山东
C.四川
D.陕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元朝对外贸易行省,当时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的是
A.广州
B.宁波
C.泉州
D.扬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在元代海外贸易交往中泉州是最大的港口城市被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而A广州在清代实行闭关锁国之后成为清政府唯一的对外开放城市,尤其是在鸦片战争之后在对外贸易中成为最为重要的城市,B宁波也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成为五口通商城市之一,D扬州不是沿海港口城市而是重要的内河航运城市同时也是重要的手工业城市,所以答案选C。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这表明北宋
A.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宋代商人只要向政府交一定的税金,政府就允许商人把盐铁等货物运至规定地区销售,所以答案选择C项。A项为错误项,B项与材料内容相反,D项不符合我国古代史实。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在一书中说:“13世纪的中国在近代化方面进展显著,比如其独特的货币经济、纸币、流通证券,其高度发达的茶盐企业。……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 法国学者埃狄纳称宋朝为“现代的拂晓时辰”。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3世纪的中国在近代化方面进展显著”和宋代处于“现代的拂晓时辰”的观点的合理性。(10分)
材料二?在我们要讲的唐宋明清五个朝代里,宋是最贫最弱的一环,也是最没有建树的一环。……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若论制度,宋代大体都沿袭着唐旧。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知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他们种种措施,自始就不断有人反对。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宋朝在政治制度上“没有建树”的主要原因。(2分)据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从秦汉到唐宋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趋势。(3分)
材料三?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表

(3)根据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概括古代书院学习内容。(2分)根据《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表》概括我国古代书院发展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参考答案:
(1)城市经济职能增强(都市商业繁盛);商业活动彻底打破时间、地域的限制;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市民生活丰富多彩(或瓦肆的出现);商人的地位开始有所变化;三大发明成熟并外传,这是近代科学发展的先声;社会文化与生活日益世俗化(或平民化、大众化);对外贸易繁荣且范围广阔(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任答五点即得10分)
(2)原因:宋初统浩者弱化相权,学术中衰,缺乏人才。(2分)趋势:地方权力逐渐削弱,中央权力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皇权逐渐加强,选官制度走向公正、客观。(3分)
(3)学习内容—儒家道德规范。(2分,写到儒家学说、宋明理学等也可给分)变化:从宋代到清代,官办书院比例总体上升,民办书院比例总体下降。(2分)到明清时期,官办书院在比例上超过了民办书院。(2分)
主要原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强化,思想控制加强。(4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一问题可以转换成有人认为宋代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结合所学内容寻找相关史实证据进行论证即可,即城市经济职能增强(都市商业繁盛);商业活动彻底打破时间、地域的限制;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市民生活丰富多彩(或瓦肆的出现);商人的地位开始有所变化;三大发明成熟并外传,这是近代科学发展的先声;社会文化与生活日益世俗化(或平民化、大众化);对外贸易繁荣且范围广阔(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2)从材料二文字“……若论制度,宋代大体都沿袭着唐旧。……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中可看出宋朝在政治制度上“没有建树”的主要原因是:宋初统浩者弱化相权,学术中衰,缺乏人才;结合所学史实可知从秦汉到唐宋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趋势是:地方权力逐渐削弱,中央权力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皇权逐渐加强,选官制度走向公正、客观。(3)从材料三中文字“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可概括出朱熹的主要观点:学习内容—儒家道德规范;从表格数据中可直接归纳出中国古代书院的变化表现是:从宋代到清代,官办书院比例总体上升,民办书院比例总体下降;到明清时期,官办书院在比例上超过了民办书院;结合所学可知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强化,思想控制加强。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