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央电视台在《探索·发现》栏目中曾播出“徽商之儒商”节目中说“徽商一个明显的特点是群贾而好儒……贾儒结合……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清 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由此可以推断徽商的“贾儒结合”实质是
A.近代商业和传统文化的结合
B.传统文化与近代经济的结合
C.传统商业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结合
D.旧式商贾与权贵的钱权结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徽商兴起于鸦片战争之前的明清时期,徽商并不代表近代商业,也不代表近代经济,排除A、B;当时在中国,还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排除C。因此选D。
点评:预测2013年高考,从题型上看,本专题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可能出现;从内容看,古代统治者对待农业、手工业的相关政策及对人民生活、生产产生的影响,将会成为命题的切入点。此外,关注社会的公平公正已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从民生、平等、市场、开放、交通、文明等崭新视角审视古代经济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他可以到浮梁革市收购茶叶
B.他到浮梁买茶时住在“会馆”中
C.经商使他的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
D.他将茶叶贩卖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今境内之民皆曰:‘农战可避而官爵可得也。’是故豪杰皆可变业,务学《诗》《书》,随从外权,上可以得显,下可以求官爵;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具备,国之危也。民以此为教者,其国必削。”材料反映什么经济思想
A.工商并举
B.重农抑商
C.重商主义
D.自由主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的大意为平常国君用来勉励民众的是官职和爵位。可是国家得以兴旺的根本却是农耕和作战。现在民众用来求取官职和爵位的方法都不是农耕和作战,而是靠花言巧语和空洞无物的说教,这就让民众学习奸诈巧舌,不但不能兴国,反而误导了民众。误导了民众,这个国家就一定会没有实力;国家没有实力,这个国家的力量就会被削弱,据此分析可知材料主要阐述了国家的兴旺需要重视商业的发展,体现了重农抑商,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30分)晋商的传奇故事,在中国历史上跨越明清两朝,兴盛繁华达500余年之久。
据清代史料记载,山西当地的风俗是“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之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其次宁为胥吏,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
1824年,日升昌票号在山西平遥创立。以日升昌为代表的山西票号,其组织结构为三种人:东家、掌柜、伙计。大掌柜具有独立的经营权,东家不能插手经营活动。掌柜和伙计可以人力入股,享有分红的权利。票号的所有人员一律是山西人。
山西票号的血脉里渗透着传统文化的浸润,“以义制利”是其基本准则。《清朝续文献通考》称:山西票号“法至精密,人尤敦朴,信用最著”。
近代以来,外国银行纷纷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竞争激烈。清朝末年,政府设立户部银行,希望票号出钱出人。晋商害怕外省人借机插手票号,予以拒绝。个别晋商主张各大票号联合出资,成立近代银行,也遭否决。
民国初年,统治中国金融业近一个世纪的山西票号在内外交困中纷纷倒闭。
根据材料,概括影响山西票号成败的因素。(10分)
参考答案:成功的原因:第一、山西人重视经商,以经商为荣。第二、组织结构合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第三、重视文化的力量,讲究诚信。
失败的原因:第一、近代以来,外国银行抢占山西票号的市场。第二、晋商在危机面前固守传统,拒绝变革。
1.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同时满足三项,可得满分。
2.提取信息不够充分;总结和归纳不够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不够清晰。出现任何一项,最高不超过12分。
3.提取信息不够充分;总结和归纳不够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不够清晰。出现任何二项,最高不超过10分。
4.提取信息不够充分;总结和归纳不够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不够清晰。最高不超过8分。
5.脱离材料,仅作简单相关论述。最高不超过4分。
6.仅罗列现象,没有相关论述。最高不超过4分。
7.论述不当或错误;内容空泛或与要求不符。不得分。
本题解析:该问考查分析、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山西票号成功的原因有:山西当地的风俗是“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其组织结构为三种人:东家、掌柜、伙计;山西票号的血脉里渗透着传统文化的浸润,“以义制利”是其基本准则。失败的原因有:外国银行纷纷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竞争激烈;晋商在危机面前固守传统。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
——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
材料二 南京(令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国即北宋)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口。
——(北宋)王巩《闻见近录》
材料三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 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二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指出中国封建社会城市(集镇)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古代商业城市由主要在北方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南方、向沿海和运河地区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政治的需要,军事的需要;商业的发展,交通要道人口聚集。
(2)原因:经济重心、政治中心南移、人口南迁的推动;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南方海外贸易的发展;南方地理条件优越等。
(3)原因:交通要冲;手工业、商业发达;城市人口增加。特点:专业化城市出现;经济功能加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