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图一是新石器时代就有的,图二是唐代出现的,图三的粉彩是清代才有的。所有这位收藏家最早应生活在清代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人口变化是社会发展状况的反映,下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表格信息的能力。通过表格的数据可知,北方人口占全国比例数不断下降;唐朝时,南北方人口比例差距不大;北宋时,南方人口超过了北方人口,即是经济重心南移了。而材料所体现的三个时期总人口数量并不是呈递增趋势,而是下降趋势。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经济重心南移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西汉初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有其必要性
B.商人实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制
C.工商业资本流动冲击等级秩序
D.商人的土地兼并加剧农民流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中可以看出,此段材料强调重农抑商的重要性。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有这样一段描述:“(明中期)扬州是中国食盐的集散中心,大批的商人来到这里,靠着食盐贸易发家,他们同时带来的还有各自家乡的厨师、食材、口味……富有盐商,没有政治地位,只能攀比花园和家厨的手艺……”这反映出明朝扬州地区
A.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B.私商成为商人主体
C.商品经济较为发达
D.政府鼓励对外贸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扬州是中国食盐的集散中心”“大批的商人来到这里”“富有盐商,没有政治地位”可以看出明朝扬州地区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朝的商业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右图是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长128厘米,袖长190厘米,重量仅48克。据此,可以判断其主要用料是 & #160;
A.麻
B.丝
C.棉
D.化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