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表是部分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的变化。据表可推理的是
时间
| 1921.7
| 1927.4
| 1927.8
| 1934
| 1937年初
|
人数
| 57
| 5.7万
| 1万多
| 30多万
| 4万多
|
A.第一次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农村道路的开辟
B.第二次增长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第一次下降主要说明了“左”倾错误的危害
D.第二次下降是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造成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表格信息可知第一次增长是在1921.7—1927.4,这一阶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还没有建立,故A项错误;第二次增长的时间是布的时间是1927.8—1934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故B项正确;第一次下降时间是1927.4—1927.8,原因在于国民党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故C项错误;第二次下降时间是1934—1937年初,原因在于左倾错误导致反围剿失败,故D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从晚清到民国初年,“诗界革命”“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家庭革命”“教育革命”“社会革命”“佛教革命”“经济革命”“科学革命”“国民革命”等术语、口号相继出现。下列对当时这一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革命”话语影响极为广泛
B.国民的权利自由得到法律保障
C.“革命”已带来根本性变化
D.“政治革命”目标已彻底实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我们提议中央能允许我们在本月底(当年为民国35年)即开始实施主力突围的计划,即经鄂中分两个纵队分别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该部队发此电文主要是由于
A.国民党军队对山东发动重点进攻
B.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挑起内战
C.国民党军队对延安实施重点进攻
D.解放军挺进大别山揭开反攻序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上海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市内聚集了欧洲式、美国式、俄罗斯式、日本式等各式的老洋房4000至5000幢,它们大多建造于鸦片战争之后。这反映了当时(?)
A.洋务运动全面展开
B.中西文化交流广泛
C.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D.上海是远东最大的港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材料,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建立工厂,开设商店,把西方生活方式移植过来。上海是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这是由于《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其中最能体现列强‘以华制华’策略的条约应该是?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问题的能力。《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严厉禁止中国人民反帝,并镇压参与反帝的官吏,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外国列强迫使清政府屈服,实现“以华制华”。故选D。ABC项虽然中国失去了大量的权益,但是并未成为列强的工具。
点评:《辛丑条约》是进入新世纪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中条约中有内容规定。惩办参加义和团反帝运动的大臣,并称为首祸诸臣。这体现了清政府此刻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