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 ]
A.“仁”和“礼”
B.“克己复礼”
C.“忠恕”之道
D.“正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刺绣文不如倚市门”这句话表明西汉
A.丝织业衰退
B.商业繁荣
C.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D.工商业发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依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强调的是“倚市门”。干扰项主要是A、C,而C项不符合当时社会实际,当时西汉奉行的是歧视商人的政策。A项也不符合当时社会实际。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材料二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 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
(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并分析这一时期“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根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述秦汉至两宋时期的“帝国文化”的形成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试指出两者所属的哲学流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表现:孔子“以德治民”,孟子“民贵君轻”,荀子“民水君舟”,墨子“兼爱非攻”等。根源: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小农经济的发展);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2)汉朝:董仲舒发挥儒家学说,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理论,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宋朝:程颢、程颐、朱熹等吸收释、道教义,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巩固了儒学的主体地位。
(3)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哲学流派:朱熹是客观唯心主义,王守仁是主观唯心主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孔子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
A.知之为知之
B.因材施教
C.学而不思则罔
D.有教无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孔子在政治上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奴隶社会的统治秩序;而在教育上,孔子又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主张人人不分贵贱,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这两种思想相互矛盾,故选D。
考点:儒家思想的形成和演变。
点评: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还可以考查孔子、孟子等思想家的政治主张。如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以德治民;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 ]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