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模拟版)(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大臣和皇帝的关系来看,大臣的地位越来越低,皇帝的权威越来越高,反映了君主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故选C。A项说法正确,但是不是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B项说法错误,材料体现的不是君臣关系的紧张,而是君主权力的不断加强;D项材料中未体现。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一书指出: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这三个阶段依次是(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三公和三省长官都是宰辅大臣,而六部长官只是三省的下属,所以排除有六部制的选项B、C;清朝的军机处则纯粹是一个秘书机构,军机大臣只是提出建议、执行皇帝的决策,决策权都在皇帝,明朝内阁大学士虽然不是宰相,但也是明代皇帝的重要辅佐大臣。所以选A。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公九卿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内阁的出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军机处的设立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三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的用人制度是什么?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4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及整体的统合功能。(6分)
(4)据材料四,概括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6分)
参考答案:
(1)制度:世官制(或世卿世禄制);标准:血缘、门第、等级 (2分)
(2)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更具公平、公正性,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4分)
(3)功能: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6分)
(4)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公平公正机制;人才激励机制。(6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先秦时期选官制度的特征和标准。第一问的回答课根据材料中“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等信息,推断该制是先秦时期的世官制。该制度是一种任人唯亲的选官用人制度,其选官标准是注重血缘关系,强调门第出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
(2)本题对科举制的进步性的回答需要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得出答案。根据材料“能破朋党之私”“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士有应举之才”等信息概括出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的进步性;根据所学知识又得出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进步性。
(3)本题已经提供了答题的角度,即从政治、思想及整体的统合三个方面回答科举制度的功能。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和所学得出科举制的作用: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4)本小题为开放性的试题,考查了学生科举制的时代价值,体现了古为今用的原则。根据材料 “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机会均等”“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等信息概括出如下价值: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公平公正机制;人才激励机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世官制与科举制作用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情创设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其中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
A.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B、C、D四项都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但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答案选择B项。
考点: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点评:关于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高考考查主要集中在: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三大基石,很多高考试题要求学生掌握三大制度形成的过程,认识其源头和发展演变;(2)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与苏联有很多相似之处,特别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苏维埃制度,高考重视对两国政治制度比较能力的考查,认识民主集中制是两者最大的相似之处。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题《近代中国反侵略、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