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史记·货殖列传》载:“《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财匮少则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司马迁认为
A.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
B.秦汉行重农抑商政策
C.耕种、开采、加工、交换本末有别
D.农工皆本,经济民生
2、判断题 下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买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作为直接证据,它可用以研究宋代的(?)

①商业广告?②印刷技术?③商标意识?④冶金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隆庆元年(1567年),进士蒋以化记载:“我吴市民,罔籍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西台漫记·记葛贤》
材料二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信巫鬼。
——《汉书·地理志下》
(江南)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其人君子尚礼,庸庶敦厚,故风俗澄清,而道教(指儒家礼教)隆洽,亦其风气所尚也。
——《隋书·地理志下》
隋炀帝命编著全国各地风俗,编者写“以吴人为东夷”。隋炀帝加以愤责,并称:“昔汉末三方鼎力,大吴之国,以称人物……自平陈之后,硕学通儒,文人才子,莫非彼至。”
——摘自《太平御览》
材料三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各地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谙熟合同、利息、合股公司、营销点、特许经营权、仓储和佣金。宋朝的中国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概括其本质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汉代至隋代“江南”发生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看,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经济因素?据你看来,这些因素为什么没有进一步发展,并使中国步入近代社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明清时期,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之说,“新安”和“山右”是当时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个商帮。他们分别是(? )
A.苏商和晋商
B.浙商和晋商
C.徽商和晋商
D.苏商和徽商
5、判断题 “杭州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它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杭州城
A.商代
B.汉代
C.隋代
D.宋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pa ge-]
1、判断题 《史记·货殖列传》载:“《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财匮少则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司马迁认为
A.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
B.秦汉行重农抑商政策
C.耕种、开采、加工、交换本末有别
D.农工皆本,经济民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材料的意思是:农民不生产出来粮食,食物就要匮乏,工匠不生产出器物,劳动与生活就要陷于困顿,商人不进行流通,那么粮食、器物、财富就要断绝,资源缺少,山泽就不能得到开发。这四者,是人们的衣食之源。由题干这些意思我们可以理解到,司马迁认为农工皆本,所以答案为D。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考查学生对古文材料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把材料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中考虑,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主旨。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买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作为直接证据,它可用以研究宋代的(?)

①商业广告?②印刷技术?③商标意识?④冶金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宋代工商业、广告业的发展。这一印记本身就是一张广告,其商标是“白兔捣药”,体现其商标意识。从“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可以看出这间铺是治金铺,体现冶金技术。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隆庆元年(1567年),进士蒋以化记载:“我吴市民,罔籍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西台漫记·记葛贤》
材料二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信巫鬼。
——《汉书·地理志下》
(江南)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其人君子尚礼,庸庶敦厚,故风俗澄清,而道教(指儒家礼教)隆洽,亦其风气所尚也。
——《隋书·地理志下》
隋炀帝命编著全国各地风俗,编者写“以吴人为东夷”。隋炀帝加以愤责,并称:“昔汉末三方鼎力,大吴之国,以称人物……自平陈之后,硕学通儒,文人才子,莫非彼至。”
——摘自《太平御览》
材料三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各地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谙熟合同、利息、合股公司、营销点、特许经营权、仓储和佣金。宋朝的中国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概括其本质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汉代至隋代“江南”发生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看,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经济因素?据你看来,这些因素为什么没有进一步发展,并使中国步入近代社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资本主义萌芽;雇佣剥削。
(2)从原始落后的经济状态到较为繁荣的商业经济;社会风气从迷信鬼神到崇尚教化;文化不断发展,某些地方超过北方。
(3)因素:汇票形式的纸币;专业经纪人;批发和零售的形式;专业经理;理财专家;合同、合股公司、佣金等。原因:自然经济的阻碍;重农抑商的政策;闭关锁国的做法;封建制度的阻挠。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明清时期,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之说,“新安”和“山右”是当时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个商帮。他们分别是(? )
A.苏商和晋商
B.浙商和晋商
C.徽商和晋商
D.苏商和徽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察古代著名商帮。新安是古代徽州的别称,山右是古代山西的别称。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杭州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它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杭州城
A.商代
B.汉代
C.隋代
D.宋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出现了夜市与早市的现象,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宋代,所以ABC三项错误,故答案选择D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