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对此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这一现象出现在商周时期
B.这一现象随着铁制农具的使用而消失
C.这一现象的消失是历史的进步
D.这一现象的出现给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井田制。从材料“井”、“公田”可以判断是井田制,井田制被破坏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古代经济进步的体现,而非破坏,故D项符合。选项ABC从井田制实施的时间和作用的角度正确表述。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右图是一种冶铁鼓风工具的示意图。发明此一工具的是

A.战国 李冰
B.战国 郑国
C.东汉 杜诗
D.东汉 崔寔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图片可获取信息是:治铁鼓风工具的动力是水力,由此可知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故C项正确,排除ABD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晋代博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后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
A.趋利避害
B.精耕细作
C.量力而行
D.扬长避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意思是田地不在于多,而在于是不是在田地上下大工夫。“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意思类似。因此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精耕细作,反对粗放型农业生产。故选B。ACD均与材料意思相差很远。
点评: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它是建立在生产工具的进步的基础上的。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出现而产生,精耕细作保证了古代粮食的产量。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农业的其它特点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万历九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规定:把原来历代王朝规定征收的田赋(土地税)、徭役(农民无偿为国家服劳役)、杂税合并起来,折合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田亩多少,以白银形式统一征收;把徭役归入田亩之后,被国家征调而又不愿服徭役的人,可以出银雇人代役。当时“天下有不得不条鞭之势,张江陵(居正)不过任势而行之”,而此法达成“民不加赋而国用足”,也是张居正认为最值得炫耀的事。
——《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夫讲学之风日行,各种新说层出不穷。万历年间,李贽在湖北麻城书院讲学时以“异端”自称,他嘲讽孔子并非圣人,“亦庸众人类也”,戏谑将孔子奉为偶像是“丑妇之贱态”,反对把“四书五经”作为统一思想的标准,认为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思考判断。张居正对讲学“特恶之”,在《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中,指斥讲学是“群聚徒党”、“空谈废业”,因此“尽改各省书院为公廨。凡先后毁应天府等处书院六十四处”。万历七年(1579 年),根据张居正的建议,朝廷下诏禁讲学、毁天下书院。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
(1)依据材料一,说明“一条鞭法”对赋役制度的改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材料二反映了明末怎样的新思潮? (9 分)
(2)依据材料,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简评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和“禁讲学毁书院”的行为。(6 分)
参考答案:
(1)合并赋役项目,统一征收银两;以田亩多少为主要征收标准;允许纳银代役。批判传统僵化的儒学思想,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反封建民主思想的萌芽。(9分)
(2)一条鞭法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工商业经济兴盛的现实,放松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但其禁讲学毁书院的行为,钳制和阻挠新思潮的兴起,强化了思想专制。(6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考查的是赋役制度的改革的主要内容,依据材料中的内容可以得出:合并赋役项目,统一征收银两;以田亩多少为主要征收标准;允许纳银代役。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的“反对把“四书五经”作为统一思想的标准,认为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思考判断。”,反映了明末批判传统僵化的儒学思想,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反封建民主思想的萌芽。
(2)张居正的行为分别是对经济和思想两个方面进行的,首先明确明清时期的中国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政治上,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加强对思想文化方面的专制统治。故结合当时的背景分析条鞭法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工商业经济兴盛的现实,放松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但其禁讲学毁书院的行为,钳制和阻挠新思潮的兴起,强化了思想专制。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国家博物馆的展品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历史风貌和突出成就。图中两件展品存放的展台应属于
?
A.西周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右图反映铁农具出现,最早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但是左图反映国家实现统一,不符合春秋战国诸侯割据、国家分裂的局面,因此联系秦汉开创大一统的局面,答案为C.
点评:古代中国有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它们为中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经济结构。学习中要注意了解不同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状况及生产关系的变化。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