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他为了实现统一和巩固统一采取了许多措施,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 ]
A、他首创军功爵制,使军队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B、他在统一方略上,从弱小的韩国开刀,最后灭赵
C、他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有关思想、医学和种植的书
D、他在全国设立36郡,郡下设县,避免国家重新陷入分裂局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关于明清时期内阁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明太祖时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B.明内阁不是法定的行政决策机构
C.票拟是否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D.清初时与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共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 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下面三幅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比较图1、图2,两个朝代在地方分别实行了什么制度?它们有何不同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图三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一到图三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沿革历程中哪对基本矛盾?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图1是分封制,图2是郡县制。不同:划分的基础:前者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后者在大一统的条件下,按地域划分;产生的方式:前者世袭;后者一概由皇帝或朝廷任免,不得世袭;权力的大小:前者拥有封地,有很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后者只有俸禄没有封地,绝对服从于中央,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2)作用和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国省制的开端,有重要意义。
(3)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天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张謇《张季子九录·文录》
材料三 杰弗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
——钱满素《美国掀翻: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概括“天下变局”是指什么?(4分)
(2)结合史实概述“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可从革命性质、政体、国民权利、法治等角度概括)。(4分)
(3)材料三中“猜疑”的实质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制宪者们是如何“精明地设置障碍”,以避免总统“胡作非为或盲动”的?(6分)
参考答案:(1)变局:分封制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4分)
(2)区别: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制定宪法《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每点2分,满分4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3)实质:权力制衡。(2分)
措施:①美国总统经选民投票选举产生,向选民负责,实行任期制;②总统是权力中心,虽掌握行政、外交、军事等重大权力;③但必须执行国会通过的各种法案,并接受国会和司法部门的监督。(每点2分,满分6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结合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可知为分封制度。“其后积弊日甚不得不变”则说明分封制瓦解。“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为了加强统治巩固统一局面而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从而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学生应把握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
(2)注意题目要求,从革命性质、政体、国民权利、法治等角度概括,应为辛亥革命是在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建立和民族革命思想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发生的以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政体为目标的革命,因此:辛亥革命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体方面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国民权利上规定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法治方面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而古代王朝更替只是改朝换代,依旧是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依旧是君主专制政体,人民依旧没有民主权利饱受封建剥削和压迫,依旧是人治而不是法治。
(3)根据“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和材料出自《美国掀翻: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可知“猜疑”的实质是分权制衡;第二小问应注意设问角度:如何限制或制约“总统”的权力。依据《1787年宪法》中关于总统的任职规定和权力制衡关系,从选举限制、任期限制、权力制约方面来分析:美国总统经选民投票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总统是权力中心,虽掌握行政、外交、军事等重大权力,但必须执行国会通过的各种法案,并接受国会和司法部门的监督。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郡县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性质、功绩;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1787 年宪法·三权分立分权制衡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下列措施与宋太祖“选儒臣”“分治大藩”这种观念相吻合的是(?)
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派遣文臣担任地方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中的宋太祖“选儒臣”意即选文官,“分治大藩”则是指治理地方,所以符合题意的选项是D;A是在削减武官的权力,不符合题意而排除;B项不符合是中央官员,不符合“分治大藩”;C也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