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观察《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表中反映的情况最准确的是

[? ]
A.一战期间棉纺织业大幅发展
B.外商在华棉纺织企业严重萎缩
C.棉纺织业中民族企业发展超过了外资企业
D.民族工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里的“改革”指的是(?)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清末“新政”? D 预备仿行立宪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材料“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可以看出此时说的改革是指洋务运动。故选A。B项是在1898年光绪年间,清末“新政”是在1901年开始的,也只是在光绪年间;D项是在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同样是在光绪年间。因此都与材料说的还是在同治年间不符;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洋务运动运用西方科技兴建了一批近代军用、民用企业,但是并不能挽救没落的封建制度。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0分)洋务派的“道”与“器”
他们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又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晚清——政治与文化》
(1)文中的“道”.“器”分别是指什么?(2分)洋务派对两者的态度如
何?(2分)
(2)洋务派“天将器还中国”的论述目的是什么?(2分)
(3)如何评价洋务派 “道”与“器”的主张?(4)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流行语从特定角度映照出社会现象和时代的变迁。下列应属于1915年中国流行词语的是
A.八国联军、南昌、阿Q
B.三民主义、武昌、退位
C.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
D.新青年、实业救国、抵制日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到:“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甲午战争中国海军太软弱
B.洋务运动的目的没有达到
C.李鸿章对于练兵感到失望
D.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表面做做样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