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反映出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特征是?

[? ]
A.中国民族工业的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
B.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进行压制
C.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利用了大量资本?
D.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1915年,历经40多年的风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 ]
A.中外合资
B.承包经济(承包责任制)
C.私有化
D.公私合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最成功、最有远见的举措是
[? ]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创办新式学堂
C.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D.筹划海防,创办近代海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
B.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都是近代工业
C.海军重要舰船由中国自己制造
D.甲午战争的惨败宜告洋务运动破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有关史实的再认、再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有关史实的再认、再现和分析A、B、D项都是正确的,C项是错误的,海军重要舰船都是从外国进口的,当时中国根本就没有制造舰船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五年”为单位进行国家建设的“五年计划”模式,起源于前苏联。1929年4月联共(布)十六大制定通过了1928——1932年国民经济计划,标志着五年计划的诞生。1952——1953年,中国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工业总产值增长98.3%、手工业增长60.9%、大型工矿项目施工694个,到具体的各种产品产量增加多少等都有规定。“当时中央政府管2万个硬指标,计划就是法律,硬得很。”中央党校教授沈宝祥回忆。
材料二: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方谈话
材料三: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与前面十个“五年”明显不同,第十一个“五年”中“计划”让位于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的“规划”。
(1)归纳材料一,指出“五年计划”模式的特点。新中国成立之后,这一模式即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和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计划变规划,虽“一字之差”,却是耐人寻味的变化。这一“变化”的含义是什么?试结合相关知识,简要分析这一变化的必然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特点:经济指标具体细致,具有指令性。原因:苏联模式是唯一成熟的社会主义模式;中苏同属社会主义阵营,政治上接近;苏联对中国的援助等。
(2)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目标: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3)变化: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必然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