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有关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天工开物》所涉及的约30种工农业生产技术,基本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②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③白银广泛使用,商业资本日趋活跃 ④许多工商业市镇形成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明清时期: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出现许多地域性的商人团体:商帮(如徽商、晋商); 《天工开物》所涉及的约30种工农业生产技术,基本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私营手工业开始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因此选A.
点评:解答选择题的方法之一肯定法,对于题目考查的内容掌握较牢、记忆清晰、可快速作出正确选择的,应采用肯定法,果敢作答,从选项中迅速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思想与古代农耕经济不相适应的是
A.“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B.“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
C.“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D.“估客无住着,有利身则行。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民以食为天”,邓小平提出“农业最终要靠科技解决问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情况分析中国粮食发展的特点,并分析产生这种特点的原因。(7分)
(2)结合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邓小平观点的正确性。(8分)
参考答案:(1)特点:在原始社会,就形成了北方以粟麦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的“南稻北粟”的粮食格局。商周时期,人们常说的“五谷”已经出现,在封建社会时期,还从西域、越南、美洲等引进农作物品种,丰富了中国粮食的种类。原因:人民的辛勤劳动;自然条件的差异;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的政策;中外交往频繁。
(2)生产工具的改进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①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主要以石、木、骨、蚌为材料制作生产工具。商周时期,青铜器少量用于农具,春秋战国以后,铁器、牛耕开始使用,汉代中期普遍推广,大大促进了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②战国时期铁犁开始出现,汉代中期,人们发明了犁壁,改进了犁的形状,出现了耦犁,唐代南方出现了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③汉武帝时,赵国发明播种工具耧车。④三国时期,马钧改进翻车,唐宋时又出现了以水力为动力的筒车和以畜力牵引的高能筒车,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
水利工程的建设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春秋战国时的芍陂、郑国渠,两汉的漕渠、白渠等,其中都江堰是集防洪与灌溉于一体的水利枢纽,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功效,体现了先进的科技水平。东汉明帝时,王景负责治理黄河,使黄河安流近800年,表现出丰富的治河经验。明代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收集了西方的《泰西水法》及水利施工技术,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课题。
综上所述,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技术的提高,都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保证,“科技兴农”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将来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邓小平的观点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正确的。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粮食发展及对农业起推动作用的科技问题,通过对这些知识的考查,使学生明确古人在发展农业方面所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并对今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古代在农本思想的指引下,从政府到广大的人民群众都以农业发展为主,特别是粮食生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生产既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又是发展工业的基础,其重要性仍然非常突出。第(1)问中,中国古代粮食发展的特点可以从粮食的格局、主要的品种、中外交流等方面来考虑,而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要经过总结答出一般的原因。第(2)问考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要依靠科技发展农业,在古代主要体现在生产工具、水利工程、耕作方式、耕作水平、引进物种等方面,这些都为我们今天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这反映了
A.牛耕的出现
B.牛耕的推广
C.铁农具的使用
D.周王室的日益衰微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说明人们开始使用牛耕,原来用于祭祀的牛用于耕地。B、C、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选A。
考点:古代农业的发展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大量私田出现,井田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井田制彻底瓦解。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这反映了(?)
A.孔子的弟子注重农业
B.当时牛耕开始出现
C.牛耕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D.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材料中“耕”、 “牛”等字在人名中的应用,说明当时已经产生了牛耕现象。注意C项是在西汉中期后。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