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国获得“丝国”的美称,始于
A.商朝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汉代,中国的丝织技术已经非常高明,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被称为“丝国”。故选C。AB两项时期因为没有开通丝绸之路,尚未大规模的出口;D项唐朝时期出现了缂丝技术,丝织业发展到一个较高的阶段。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汉代和唐代的丝织业成就。与此相关的是古代中国的棉纺织业技术:宋末元初传入内地、元时期发展、明时期广泛使用等知识点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如图,一艘明代沉船在南澳岛海域被揭开封尘数百年的面纱。该船满载珍贵瓷器,这是继“南海Ⅰ号”后在南海海域发现的又一艘保存较完好的古代沉船,有关方面将其命名为“南海Ⅱ号”。 以下文物不可能从“南海Ⅱ号”上发现的是

A.青瓷
B.珐琅彩瓷器
C.青花瓷
D.白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珐琅彩出现于康熙时期,因此不可能出现在明朝的沉船上。故选C。青瓷在东汉时期出现;白瓷在南北朝时期出现;青花瓷出现在元朝,属于彩瓷。因此ACD均有可能出现。
点评:瓷器是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产品。学生应该能把握不同的时期瓷器发展的情况。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古代的丝织业发展的情况,也是考试的重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10年“南澳Ⅰ号”水下考古发掘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出水文物已超过万件,其中有总数估计万件以上瓷器。这些瓷器可能出自(?)

A.北朝河南巩义白河窑
B.唐代浙江绍兴越窑
C.宋代河北曲阳定窑
D.明代江西景德镇民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 “鲁人善织屦(麻等织成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①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 ②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③当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 ④手工业者受到歧视
[? ]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一唐代著名诗句赞美的是
A.古代浙江的青瓷
B.古代河北的白瓷
C.古代山东的黑陶
D.古代中原的铁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中的“越窑”位于浙江绍兴,“翠色”肯定是青瓷。所以答案选A。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