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兵兴以来,地荒民逃……其令所在有司,广加招徕……各州县以劝民耕之多寡,
……岁终抚按考核以闻。”反映清朝初期,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有
A.鼓励垦荒,扩大可耕地面积
B.清政府不再向人们征收赋税
C.重农抑商”
D.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地荒民逃”“各州县以劝民耕之多寡”可以得出由于明末清初战乱而使大片土地荒废,清政府下令地方官招揽流民、鼓励垦荒 。B不对,清政府仍然征税;C不对,“抑商”在题干中无从体现;D更没有显现出来。
点评:如果题干主体就是材料,那么不言而喻,“题眼”就在材料中,所以读懂题干材料的显性和隐性信息非常必要。显性信息自然一读便可得,至于隐性信息,顾名思义则需要我们的“火眼金睛”去深挖发掘。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明休宁人汪镗,去“海上业贾”,终于“饶裕自若”,“生子五人,皆强干能世其业”,但他在临终时仍叮嘱其子:“吾家世着田父冠,吾为儒不卒,然麓书未尽蠹,欲大吾门,是在若等……”。这种现象在当时的徽州地区比较普遍,这一现象
A.导致了重农抑商
B.使儒学统治地位确立
C.提高了商人的的地位
D.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徽商及其子弟“由贾入儒”的现象,在他们认为儒可以光宗耀祖,而经商则不可以,因此他们在从事商业活动赚取利润后,没由勇于扩大再生产等,而是用于教育,学习儒学, 以此达到光宗耀祖的目的,由此分析可知材料所述现象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选D。而 A的表述偏离题干主旨,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是在汉武帝时期,排除B,由材料可知正因为商人地位的低下,才“入儒”,C的表述不合史实。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商君书》
材料二: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是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贾谊《论积贮书》
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政策是什么?你认为当时实施这一政策是否合理?为什么?(5分)
(2)材料二是如何看待商业与农业关系的?汉代在对待商业问题上采取了哪些政策?(3分)
(3)材料三的观点是什么?持此种观点的依据是什么?你认为是否有道理?(3分)
(4)对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作用有以下几种观点:有利或者有弊;利弊参半;不同时期各有利弊。上述观点你支持哪一种?请说明理由。(3分)
参考答案:(1)重农抑商政策。合理。原因:①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兴起,而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其根本,因此只有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发展农业生产,才能稳固其统治。②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各诸侯急需粮食、财力、人力以备战争之用,所以重视农业。③商人的流动性大,与耕战、中央集权的思想相违背。
(2)贾谊认为“趋末”会使天下大乱,“著本”会使天下富足,人民安居乐业。措施:汉高祖对商人征收重税,汉武帝时,实行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等政策,全面控制工商业的发展。
(3)“工商皆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工商业大大满足了统治者及人民的生活、生产需求,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黄宗羲的观点是正确的,对当时的社会观点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4)第三种。战国时期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有利于发展封建土地所有制,并使我国农业发展长期领先。而封建社会后期,封建制度衰落,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先进的生产关系产生,但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新型生产关系的发展,使中国未能出现革命性的变化,而逐渐脱离世界发展的趋势。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不同时期对商业的认识及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此题首先要明确三人的观点不同,然后从历史背景入手去分析相关的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本题的第(1)(3)(4)问中都涉及到学生要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第(1)问中,要结合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这一时期毕竟处在一个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新兴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以农为本符合当时的要求;第(3)问中黄宗羲的观点也符合明清时期的社会背景,这一时期封建制度衰落,民主思想产生,商品经济发展,提出这样的观点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第(4)问较难,真正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明太祖即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清雍正帝也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因此要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 材料二:(一)限制通商口岸。……(二)限制外商的居住活动。……(三)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
——《中外历史知识述要》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明清时期实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开始实行于何时?其目的如何?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是清朝哪一政策的基本内容?简析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两个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相同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重农抑商。战国。确保赋税征派,巩固封建统治。
(2)闭关锁国政策。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3)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下列有关经济政策的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后的评述与该语句不相符的是(?)
A.“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反对弃本求末
B.“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认为农业是天下最重要的行业,应加以重视
C.“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不可偏颇
D.“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