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兵兴以来,地荒民逃……其令所在有司,广加招徕……各州县以劝民耕之多寡,
……岁终抚按考核以闻。”反映清朝初期,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有
A.鼓励垦荒,扩大可耕地面积
B.清政府不再向人们征收赋税
C.重农抑商”
D.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2、判断题 明休宁人汪镗,去“海上业贾”,终于“饶裕自若”,“生子五人,皆强干能世其业”,但他在临终时仍叮嘱其子:“吾家世着田父冠,吾为儒不卒,然麓书未尽蠹,欲大吾门,是在若等……”。这种现象在当时的徽州地区比较普遍,这一现象
A.导致了重农抑商
B.使儒学统治地位确立
C.提高了商人的的地位
D.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商君书》
材料二: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是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贾谊《论积贮书》
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政策是什么?你认为当时实施这一政策是否合理?为什么?(5分)
(2)材料二是如何看待商业与农业关系的?汉代在对待商业问题上采取了哪些政策?(3分)
(3)材料三的观点是什么?持此种观点的依据是什么?你认为是否有道理?(3分)
(4)对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作用有以下几种观点:有利或者有弊;利弊参半;不同时期各有利弊。上述观点你支持哪一种?请说明理由。(3分)
4、判断题 ?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明太祖即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清雍正帝也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因此要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 材料二:(一)限制通商口岸。……(二)限制外商的居住活动。……(三)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
——《中外历史知识述要》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明清时期实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开始实行于何时?其目的如何?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是清朝哪一政策的基本内容?简析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两个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相同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下列有关经济政策的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后的评述与该语句不相符的是(?)
A.“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反对弃本求末
B.“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认为农业是天下最重要的行业,应加以重视
C.“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不可偏颇
D.“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